【牛年话牛】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牛”

牛年话牛。(Fotolia)

在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不少著名的“牛”。有的是仙家坐骑,有的是兵家阵法,有的是奇巧工艺。虽然并非都是真牛,但因带着“牛”的缘故,成为牛年的一大看点。我们就为大家逐一介绍一下,中国古代中有哪些著名的“牛”?

1. 老子的坐骑:青牛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尹喜传》记载,大夫尹喜善观天象,看到东方紫气向西离去,他知道有圣人将会过关西去。于是尹喜请求做函谷关令,他告诉官吏说:“如果看到有人容貌与众不同,车马服饰异于寻常人,一定不要放他过去。”

昭王二十三年七月,老子驾着青牛来到函谷关,准备过关西去。尹喜盛服出迎,跪拜叩首,苦苦挽留老子。为了尹喜,老子特意留在函谷关一百多天,传他修道之法。

从仙传记载看,老子的坐骑是青牛。在《封神演义》中,为了周朝的八百年事业,老子骑着青牛从天而降,助周伐商。老子骑着青牛破了黄河恶阵、诛仙阵、万仙阵。无论面临刀山火海,还是风火雷震,这只青牛都没有退缩过一步,也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2. 诸葛亮巧造木牛

三国时期,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无论在正史,还是古典小说中均有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在《三国志‧后主传》、《三国志‧蜀志‧本传》也有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从正史记载看,确实是诸葛亮制造了木牛流马。但具体如何制作,就不见于史传。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讲到,诸葛亮为擒拿司马懿,先派了一千多名军匠前往葫芦谷,制造了木牛、流马。这群木牛流马,独行可走几十里,群行可走三十里。它们可以昼夜搬运粮米,也不需要吃东西。

司马懿听说蜀军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于是派兵去抢了几个,让军匠拆开零件,仿照尺寸照着做了二千多个。有一点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马口中的舌头是一个机关。后来二军大战,王平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将木牛流马的舌头拧转后,全都停止不动了。最终司马懿的魏军兵败北原。

这些木牛不用任何能源,而且机动性很好。在文化演绎中,木牛搭档流马可谓占尽了传奇风采。

3. 镇水牛

据《造化权舆》所说:“乾阳为马,坤阴为牛,故马蹄圆,牛蹄坼。”中国古代,以马象征乾阳,以牛象征坤阴。所以马生病了就会躺卧,是阴气战胜了阳气;牛生病了反而会站立,是因阳气战胜了阴气。马起身时,先伸前足,卧时先伸后足,顺从乾阳;牛起身时,先伸后足,卧时先伸前足,顺从坤阴。所以马蹄是圆形,牛蹄是坼形。

牛象征坤阴,五行中属土,土能克水。民间传说,发起洪水的蛟龙“性畏铁”,所以在中国古代,人们铸铁牛镇水。据《重修安徽通志》(光绪年间版本)记载,汉朝时期安徽有铁官“铸铁作牛以镇此地。府志江浒多水怪,初建城冶铁镇之。”由于当时多发生水灾,为了镇服水怪,官府铸造了五个铁牛,安置在城内不同的地方,铁牛被埋藏在土中,微微露出牛的脊背。当时有人还听到铁牛喘息的声者,人们深感讶异,称它们为“铁牛大将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镇水牛不一定会埋入土中,也会安置在堤岸。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至今仍有一座铜牛像。铸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牛背上还铸有乾隆皇帝撰写的四言铭文。

4. 齐国田单阵术:火牛

火牛,指战国齐国田单发明的阵术。田单是齐王的远房亲戚,即墨守城大夫死后,众人推举他做将军。在田单的率领下,守城士气活跃起来。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他向来与乐毅不和。大将乐毅围困即墨三年,也没有攻下来。田单以反间计,使燕王以骑劫取代了乐毅。

田单选了一千多头牛,在牛身上披着红色缯帛,还画着五彩的花纹。又在牛角上捆上两把尖刀,牛尾上系着一捆浸了油脂的芦苇。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在夜里把牛群赶到城外,五千壮士跟在它们的后面。牛尾一烧着,牛群惊慌奔跑,朝着燕军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壮士跟着牛群,袭击燕军。而城里的百姓拿着铜器敲打,一时间,呐喊声厮杀声惊天动地。燕军大惊,兵败而逃。

火牛阵助齐军反败为胜,反守为攻。他们乘胜追击,那些被燕国占领的齐国土地,地方将士百姓纷纷响应抗击燕军,迎接田单的道来。不到几个月,被敌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池,齐国就全部收复了。

在这些故事中,无论是仙家坐骑青牛,镇水降怪之牛,还是兵家的木牛和火牛,都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浓厚的传奇色彩。这些著名的“牛”,演绎出别开生面的牛文化,在不同的领域各领风骚,享誉风华百代千秋。

参考资料: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尹喜传》
《史记‧田单传》卷八十二
《三国志‧后主传》
《封神演义》
《造化权舆》@*#

作者:宋宝蓝      责任编辑:王愉悦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