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踏青 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
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 杜牧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礼敬先祖,感念先人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要扫墓祭祀,踏青春游,还会吃青团,吃润饼,插柳树,荡秋千,放风筝,清明的前一两天就是寒食节,据《后汉书》记载,寒食节最长会持续105天,最短也要近1个月。所以寒食节的习俗会一直延续到清明之后,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禁烟火、吃冷食。汉代又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一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会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到贵戚重臣家中。

民间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晋国名臣介子推jiè zhī tuī,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国外,在饥寒交迫之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之处,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让公子喝下,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而介子推却不慕权贵,打点好行装,带着母亲悄悄归隐绵山。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回来 ,然而绵山山高路险,不易找寻,有人便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介子推出来。可当大火烧遍了绵山,却没看见他的身影,直到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去了。装殓时,晋文公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为感念介子推的忠孝,晋文公边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带着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新唐人2019年04月03日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