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小贴士帮助培养孩子的包容同理心

孩子, 培养, 同理心, 包容心
家长需要培养孩子学会包容、以同理心善待他人,才能建立和维护友谊。(Fotolia)

同理心是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是能感受到对方的某种心境,然后以关怀的方式来加以回应。具有包容、同理心的人通常都会关心、善待他人,给人以应有的帮助。有些人天生就具有包容、同理心,有些人需要后天培养。

       

孩子们随年龄增长慢慢学会了建立、维护友谊,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行为表现各异。学龄前儿童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交往是先以对话开始,然后参加小组游戏、随后则进行分享、互动。高些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解决冲突,维护自己,在“小圈子”里进进出出,通过交友过程来体验情感关系。

在交往中,小孩彼此之间“打打闹闹”也属正常,这些过程都是孩子们的成长必经之路,但是,当他们无意间伤害到了别人时,家长和老师要对其进行教育,通过启发孩子换位思考,真切体验到他人受到伤害时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培养起同理心。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包容,以同理心善待他人,家长不妨尝试以下五条贴士,主动积极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一、关注孩子的情绪。

首先要让孩子会识别他们的情绪来自哪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家长可以教孩子用快乐、悲伤、好奇、失望等词汇来描述其当天的感受,尤其是当孩子的心情与身体之间有对应关联时,如:孩子流露出当他/她产生担心的想法时会感到肚子痛,让孩子通过这种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当孩子能更好地识别、处理、调节自己的情绪时,他们也会体验到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受,如此可以帮助他们在与同龄人交往时产生同理心。

二、身体力行包容美德。

孩子们模仿能力强,当做父母的努力包容他人、提供帮助时,孩子也会效仿。模拟如何包容他人就像邀请其他孩子加入公园游戏、或邀请邻居一块走走时一样容易。当父母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包容其他人的行为、如何给他人以帮助、如何消除他人的孤独感时,孩子们也会学着去这样做。

三、不要急于给孩子的言行下结论。

欺凌被认为是一种不受欢迎的攻击性行为模式,其中包括了权力不对等、意图伤害另一个孩子的身体与情感等现象。虽然戏弄或身体攻击(推搡、拉扯)可能会感觉像是在欺负人,但它很可能只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交方式或者是缺乏挫折忍耐力的例子。当父母迅速把别的孩子称为“霸凌”或“卑鄙”时,他们的孩子就会跟着学。但是,如果父母能够保持冷静,并且帮助他们的孩子运用同理心来应对这些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时刻,孩子们也会变得超越行为思考,同情他人。

四、教孩子使用包容性语言。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找小玩伴就像站在一个小组附近说“可以带我一起玩吗?”这么简单。然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加入小组并不那么容易。加入、退出小组是一种相当“高超”的社交技巧,幼儿不一定知道如何参与已经形成的小组。

家长可以教自己的孩子观察房间或是休息区,寻找可能被小组漏掉的孩子,并通过友好的邀请让他们参与进来。可以教孩子们说:

1、你想和我们一起吃午饭吗?

2、你喜欢踢球吗?你可以加入我们的团队。

3、你想和我们一起玩吗?

4、我们常常需要额外的球员。

5、你想找个一起玩的游戏吗?让我们一起玩吧。

虽然上述语言听起来像是简单的陈述,但是,在孩子学会培养他人之前,孩子们则倾向于认为其他孩子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加入进来。当你在家里使用包容性语言时,如:“你想和我一起散步吗?”你的孩子也会这样对对待其他孩子。

五、及时鼓励孩子的善举。

孩子们在犯错时会得到过多的纠正性的反馈,而他们的善举却常常得不到积极的反馈。家长请注意,当你的孩子在家里、学校、社区里做善事时,告诉他们,父母会为他们感到自豪。

当孩子学会同情他人并对同伴表现出同情心时,包容性也会自动地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如此,孩子们学会在小组之外寻找那些被落下的小伙伴,并考虑到这些同龄人的感受时,就会促使孩子邀请他人参与其中,而这也正是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做一个能包容他人、以同理心善待他人的好孩子。

责任编辑:瑞木悦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