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是你内心的投射,你心里是什么样,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苏轼年轻的时候和佛印一起参禅。
苏轼觉得自己进步很大,对佛印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
苏轼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回家后,苏轼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完说:“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你的境界比佛印禅师差远了”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看别人不顺眼,处处都要挑人刺,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这颗心。
[01] 懂得换位思考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人养猴子,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打算限制猴子们的食物。
就跟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这样可以吗?
猴子们很生气。
养猴人就改口说:早上给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橡子,这样可以吗?
猴子很开心得接受了。
这个故事现在常用来形容反复无常。
但是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说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像“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一样,本质上没有不同,只是反映了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万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存在就是合理的,什么善恶美丑,都是不同侧面,在道的观点来看,万物都是相通的。
所以在智者眼里,不同的看法都只是反映了事情的一个方面,都存在以偏概全。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易地而处,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顺眼。
所以,境界高的人,从不乱下判断,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从不把自己的评价强加给别人。
[02] 懂得尊重不同
自己看不惯,只是自己看不惯,和别人没关系,和当事人也没关系,是自己的境界没到家。
所以,境界高的人,懂得尊重不同。
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这便是悠然自得的物我平衡。
不遣是非,与世俗处。
庄子不是要人们是非不分,而是说要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懂得尊重不同。
有的人很喜欢吃榴莲,有的人就觉得榴莲臭不可闻。
有的人喜欢吃香菜,有的人觉得香菜奇臭无比。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面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看别人不顺眼,可能只是理解不同,角度不同。
境界低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标准当成唯一的标准,和自己不同的就是错的。
境界高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不同,尊重不同。所以,他们很少评判别人,指摘别人。
所以境界高的人看谁都顺眼,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作者: 儒风君
责任编辑:wendy
本文短网址: 转载文章必须保留内链,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