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诚信——以诚信治国 得天下拥戴

诚信治国

孔子大家都知道,一位伟大的思想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事。

孔子说:「粮食丰富,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当政者。 」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要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

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再去掉一项?

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 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灭亡。

在历史上有很多有诚信的好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这与唐太宗的仁德分不开。 讲两个小故事。

贞观初年,有人向唐太宗上书,请求清除朝廷中的「奸臣」。 唐太宗对此事很重视,便亲自召见上书人请教,上书人说:「我有一条妙计,请陛下试一试,一定能让奸臣露出原型。 陛下与群臣讨论国家大事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并大发雷霆。 这时那些不畏龙颜震怒,敢于直言纳谏的人,便是直臣;反之,畏惧陛下的威严,迎合旨意的人,便是奸臣。

太宗听后对此人说道:「流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头。 君主是施政发令之源,臣民好比流水,泉源混浊而想使流水清澈,那是不可能之事。 帝王自己玩弄、施行奸诈之计,怎能使臣民正直、诚信呢?魏武帝曹操机警过人,常多用诡计,如果我也像他那样去做,如何再去指责别人、施行教化呢?我要使大信行于天下,以忠诚之心治国,决不搞歪门邪道。 你的计策虽妙,但对我毫无用处,我绝不采纳。

那人听了满面羞惭,赶紧下殿,仓惶出宫而去。

诚信的犯人

在唐太宗德政的治理下,当时人民生活富足,且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根据《新唐书?卷五十六》记载,贞观六年时,全国判死刑的人数是390,过去的死刑又称「秋决」,就是每年秋天的时候才杀。 到了年底,太宗皇帝就下了一个命令说:「要过年了,这些人明年秋天就要死了,最后一个年,把他们放回家,让他们回家去过年吧!

并交代死刑犯们说:「你们回去以后,最后一年了,好好生活,好好做人。 明年秋天的时候,要处决你们的时候再回来吧!

结果这些死刑犯到了第二年要执行死刑的时候,全都回来了,一个都没有跑。

在一般人看来,判了死刑都属于人渣了,但是在贞观一朝,判死刑的人也是很讲信用的!太宗皇帝就赦免了他们的死刑。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统治者的品行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兴衰,同样的这也会影响到国民的素养。

言而无信失天下

历史上也有因为失信而丢掉性命的帝王。

大家知道「烽火戏诸候」的典故吧,说的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赶紧再燃烽火但诸侯都没到。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西周灭亡。

无信可以失去天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失信于人而亡國亡身的一個教訓。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