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岛国,有一个崇佛的美丽国度——泰国。泰国旧名暹罗,常见于中国古代正史。后来根据族名“泰”,改称为泰国,取其“自由”之意。历史上,泰国的土地上出现了很多国家和王朝,始终和中原王朝保持着长久的朝贡关系和文化交往。受中华文化影响,泰国从建筑风格、饮食、语言、医药到戏曲、节日文化等,至今依然保留着中华文化熏陶的痕迹。
汉唐史录 泰国靓影
在中国,泰国古国名最早出现于《汉书》。据《汉书‧地理志》所述,早在汉武帝时期,泰国境内的古国就曾朝见汉朝。西汉平帝年间(公元前9年-6年),汉朝使者从广东乘船,经过越南、柬埔寨,抵达三个古国“都元国、邑卢没国和谌离国”。根据泰国学者黎道纲考证,这三个古国都在泰国境内[注1],或也有在现今东南亚的印尼、缅甸等国一说。
三国时期,有两部著作《扶南异物志》、《吴时外国传》,提到金邻国(金陈),位于林阳以东湄南河流域,泰文意为“黄金之地”。
如果一览《通典》地记载,中国古人可谓是旅行达人,他们描述的古泰国,为千年以后的华人留下了最早的见闻游记。
据《通典》所述,古泰国有一个赤土国,此国到处都是红色的土地,因此得名。赤土国王穿着朝霞一般的衣服,头戴金花王冠,冠上垂著各种宝石璎珞。古代泰国的百姓都是穿耳洞,剪短发,没有跪拜之礼,多以芳香的油脂涂身。不论男女,都以朝霞朝云一般的布料作为衣服。其国俗尤其敬重佛门[注2]。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国,并由他们带去五千段丝帛,赠赐赤土国王。为欢迎中原使臣的到来,赤土国王派出三十艘船出海迎接,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赤土国王先派王子迎请使节,送上装有香花镜子的金盘、装有香油的金盒、装有香水的金瓶等物品,供使者盥洗。上百名男女演奏鼓乐,由婆罗门带路,将使者送进王宫。国王举行盛大的宴会款待隋朝使臣,称他们是“大国中人”[注3]。
隋朝使臣返国时,赤土国王命王子那邪迦携带国书、金芙蓉冠、龙脑香等礼物,随同常骏等人一同返回中国。隋炀帝封赏赤土王子和随行官员。
唐朝时期,泰国境内的盘盘、投和等国和大唐有交往。《旧唐书》记载,盘盘国的百姓非常敬重佛法。盘盘国使者来华,带来珍贵的象牙、沉香、檀香、舍利等礼物朝见大唐皇帝。
唐书是正史,对古泰国的记载,更像是第一手的游记见闻录。堕罗钵底国也称“投和”,位于缅甸和柬埔寨之间,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国家。投和国王居住地地方,屋室的墙壁上绘著彩画。王城内都是王族居住的宫室;城外居住着上万多家百姓。国王每次上朝,都是穿着朝霞一般的衣服,头戴金冠,耳朵上挂有金耳环,脖颈上挂有金涎衣。众多的文武官员辅佐著国君。
投和国的流通货币是银钱,大小如同榆荚没有赋税,都是由百姓和藩属自行供奉,且数量多少没有限制。国中有佛道,有学校,其文字和中原迥然不同[注4]。
投和国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入唐朝贡,向唐太宗献上象牙、火珠等礼物。唐太宗应使臣的恳求,赠赐骏马[注5]。
汉风远扬 泰人来仪
中国古代,有一个朝贡文化,古代诸侯国定期朝见天子,贡献方物,表示臣服和尊敬。继隋唐以后,宋元明清时期,泰国古国多次向中原皇帝朝贡,以此表示对中原的尊崇。
大约10世纪左右,泰国中部兴起罗斛国。因此地气候温暖如春,水土肥沃,罗斛国非常富庶。罗斛国曾二次出使宋朝,五次朝贡元朝。
中国史籍记载着一个“八百媳妇国”,也称兰纳泰国(1292年-1558年),由芒莱王所建。传说中,国王有八百个媳妇,每个妻子各主管一个寨子,因此得名。这个国家盛产大象和香料,民风崇佛厌恶杀戮。每个村庄都建有一座寺院,每座寺院都建有佛塔,总计有上万个。遇到敌兵侵犯,事不得已才会拿起武器抵抗。战事一旦结束,立即停止用兵,所以此国也称为“慈悲国”[注6]。
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八百媳妇国臣服大元。应国王请求,元朝在此地设置蒙庆宣慰司。宣慰司是地方行政官署,通常掌管军政、民政诸事。宣慰司最高长官称为“宣慰使”。
大明风范 怀柔远邦
在《明史》和《清史稿》的记载中,统称泰国古国为“暹罗”。据《明史》记载,暹罗国崇信佛教,百姓中有不少人出家为僧为尼。他们的穿着和中国很类似。那些富贵的家族尤其敬佛。如果家有上百两的黄金,就会施舍一半给佛门。由于当地土壤低洼潮湿,所以百姓都是居住在阁楼上。
暹罗国百姓很尊敬一位明朝人,他就是郑和。郑和所到之处没有带去侵略和掠夺,而是带来人才、财富与和平。当地百姓为了思念他,修建了三宝庙,每年都要祭祀他。
明朝和暹罗交往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命使臣吕宗俊等人携带诏书前往暹罗,与其通好。洪武十年(1377年),暹罗使臣来华,朱元璋赠赐暹罗国王一枚金印,上面镌刻六个大字“暹罗国王之印”,同时赐给暹罗国世子衣服、钱币以及往返的路费。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不仅怀柔远邦,册封国王,也调停各国之间的纷争。永乐元年赐暹罗国王镀金银印。永乐二年,暹罗使臣乘船前往琉球,不料被大风吹到福建海岸。当地官员看到船上有不少货物,就想谋取厚利。明成祖说:“二国修好,是一件美事。不幸遭遇大风,正应该怜惜,怎么还能趁机谋取利益?”
于是明成祖下令,由地方官府帮助使臣修整航船,提供粮米,等到顺风时,再让他们前往琉球。当月,暹罗国王为答谢明成祖赐予的玉玺和国书,派使臣入华朝贡大明天子。明成祖赏赐给他们很多的财物,其中包括一百册《列女传》[注7]。
后来暹罗使臣的船漂到安南,使团成员除了一人幸存外,其余都被弑杀安南国王自立的黎氏所杀。明朝大军征讨安南时,遇到这名幸存者。明成祖怜悯他,于永乐六年八月派使臣张原送他回国,不仅厚赐暹罗国王财物丝帛,还下令一定要好好地抚恤受害者的家人。
明朝帝王怀柔远邦,抚恤远民,同时也调解周边国家的纷争,以大国风范维持着地方安宁。暹罗、占城、苏门答剌、满剌加四国之间发生矛盾,他们向大明天子诉苦。明成祖降旨训责他们,既然归附皇朝,都要接受天朝命令,怎么能逞一时威风,拘留他国使臣,侵夺皇朝赐予的诰印。明成祖从中调停国际纷争,保持边境睦邻友好关系,共享太平。
厚赐邦国 助其复国
清朝时期,大清皇帝对暹罗使臣很是优待。对于朝贡的使臣,朝廷都是照例加倍恩赏。中原王朝允许外国使臣带货物到中国销售,也很欢迎他们购买中国产品,并享有免税待遇[注8]。除此之外,还使灭亡的暹罗得以复国。
暹罗国于顺治九年十二月,派使臣出使大清。顺治皇帝赠赐大印和敕书。
康熙年间,暹罗国使臣数次进奉金叶表,即以金箔作成的奏章。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册封暹罗国王,并赐其封诰的正式文书和驼钮镀金银印,使他广泛地宣扬大清天子的德威和教化[注9]。
雍正皇帝对待暹罗使臣格外大度。雍正六年十月,天子下诏,凡是暹罗的商船运来米谷永远免税。暹罗使臣说:“京师是万国敬仰的地方,我国国王想让我好好地观光上国,遍览各地名胜,等到回国后讲给国王听,以开阔我王的见闻。”
雍正皇帝派贤能的官员带着使臣到各地观光,又赏赐了一千两白银。凡是使臣遇到喜欢的东西,就为他们购买。使臣又说暹罗的马体型太小,国王命他们买几匹马带回去。雍正皇帝也恩准,由内府库拨出买马的钱。雍正帝亲手写了一副匾额“天南乐国”,赐予暹罗国王[注10]。
乾隆时期,暹罗使臣朝贡大清,使臣带回去的礼物,远远大于其进贡的礼物。后来暹罗被缅甸入侵,导致国家灭亡。缅甸仗着兵威,又趁机侵犯云南边境。乾隆皇帝派将军明瑞、大学士傅恒、将军阿桂、阿里衮等人率领大军征讨缅甸,战事持续了几年。
缅甸长年和清军大战,渐渐国力不支,陷入困顿。暹罗守长郑昭是广东人,他率领军队趁机光复暹罗国。在他的镇守下,暹罗国成为殷实富庶的国家。他派遣使臣带着大宗礼品朝贡清朝,乾隆皇帝只收下一只大象,一石犀角,其余的礼物允许他们在广东出售,并且免税[注11]。
从汉朝至明清,泰国古国在汉文正史留下了不朽的身影。后世华人也得以有缘再见千年以前泰国的风土人情。我们从正史中,既看到一个崇佛的国度,昔日拥有的靓丽风采;也看到中原王朝对古泰国施予的福惠和恩义。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雄厚的国力,就无法调停和维护周边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如果没有谦善天下的博大胸怀,那些偏邦使臣也不会冒着风险乘风破浪,千里迢迢地朝贡中华。中原文明释放的能量,深深影响着古泰国,历代帝王怀柔安民,展现的大国风范,旷世而久远。@*#
参考资料:
《汉书.地理志》卷28
《通典》卷188
《隋书》卷82
《旧唐书》卷197
《新元史》卷252
《明史》卷324
《清史稿》卷528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
点阅【中华文化无远弗届】系列文章。
作者:皇甫容
责任编辑:王愉悦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