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古的发现,小人存在的证据越来越多,闯入世人眼界的也不少。根据考古研究,虽然小人身高约为1米左右,却同样拥有文明与技能。他们能制作精巧的工具,可与正常人种发明的工具相媲美。
在中国古代,关于小人国,从正史、野史中均可找到相关记述。有的小人喜欢戴红柳,被称为“红柳娃”,有的小人以幼者为尊,并主动向女子行礼,类似于现代女士优先的原则吧。
出现在史志中的小人国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小人为“焦侥氏”、“靖人”、“菌人”等。《国语‧鲁语》中记载:“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这一说法,在《史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括地志》曰:“小人国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卫助之,即焦侥国,其人穴居也。”从这段记载看,小人国的子民善于耕种,懂得种植粮谷。按照常理,农耕需要看天时,根据天候播种或可丰收。其中涉及到历法、地质学、植物学等。看来,小人国也掌握了农耕文明。
《通典》卷一八七记载:“焦侥国,后汉时通焉。明帝永平中,西南夷焦侥贡献。”后汉时期,焦侥国与汉朝有交往。《后汉书》卷八十六所说,永初元年焦侥国有三千多人内附汉朝,并进献象牙、水牛、封牛等贡物。焦侥国子民身高三尺左右,穴居善游。
有学者认为,古人之所以称小人为“焦”,是因其肤色发黑的缘故。
大学士笔下的“红柳娃”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中记载了小人,称为“红柳娃”。
纪晓岚说,在乌鲁木齐的深山中,牧马者常会看见身高一尺左右(约35厘米)的小人,男女老少都有。
每当红柳树开花时,这些小人折下柳枝,编成小圈戴在头上,成群结队地欢歌载舞。他们的声音细如鹿鸣,宛转悠扬。
有的小人会“犯法”,偷偷地跑到百姓的帐篷内偷食物。如果被人抓到,小人就跪在地上哭泣,乞求饶命。如果将其绑起来,他们就会绝食而死。若放了他们,一开始他们还不敢马上跑,先慢慢地走数尺,不断地回头看看。如果发现有人驱逐斥骂,他们马上又跪在地上哭着求饶。等到走远了,这些小人便迅速遁入深山中。
然而,人们始终找不到小人居住的地方。纪晓岚说,他们并非木魅,也不是山中怪兽,而是类似于古代记载的僬侥国小人。纪晓岚不知道他们的称呼,因体形像小孩,又喜欢戴红柳,所以称他们为“红柳娃”。
当时邱县(今河南辉县)县丞天锦,奉命巡视牧场,曾经得到一个小人,把他带了回来。县丞仔细地端详,发现他们的胡须、毛发与人没有任何差别。因而得知《山海经》中记述的靖人(小人的一种名称),确实存在。
纪晓岚认为,有极小之人,必有极大之人。古籍《列子》讲到的龙伯国(巨人国),也确实存在过。
树洞中的小人国
广东澳门岛,有一个商人,名叫仇端,经常泛海出游,去各国做生意。一日,商船遇到台风,船夫吓得面无人色。洪涛巨浪之中,隐隐出现一座古岛,于是赶紧行驶至古岛,以避风浪。不一会儿,风浪平息了,船夫累得精疲力尽。
仇端登上古岛,看见许多枯树,最粗的树可达十围。树干中有很多洞,仔细一看里面住着小人,身高只有七八寸,男女老少、美丑尊卑全都有。他们的肤色犹如栗子皮。
小人身上都系着小腰刀、弓箭等物,尺寸比例与人相称。他们见到仇端,齐声说着古怪的语言:“蜡渠三伊利!”
仇端蹲在地上,用石钻火吸烟。忽然听到嘈杂的人声,犹如秋塘凫雏,结队而来。又看见枯树的最高处,有一座小城,高度可及膝,全部用黑石砌成。城门打开,从里面出来上千名小人。但见他们联臂而出,摇旗呐喊,各个树洞中都有小人出迎,拱手听号令。
其中,有一个年纪较轻者,面目端正,戴紫金冠,披着银锁甲,骑着拳头大的雏鸡,威严自在地指挥小人的军队。听他嘴里喃喃不已,不知讲些什么。遂即听到众小人应道:“希利”,执著利器涌来。仇端大惊,知道是为了驱赶自己。然而,他们体形实在太小,所以也不可怕。
年轻人又喃喃多时,见仇端没有任何反应,就挥戈相向。但见小箭、小枪、小刀、小戈矛,纷纷钻剌他的两股,颇感疼痛。
仇端厌恶他们,就想用烟筒戏弄一下年轻者。不料,轻轻一击,年轻人就从鸡背翻落地上身亡。众小人抬回尸首,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其他小人全都蹿到树洞里去了。仇端也回到了船上。
这些小人以幼者为尊,年老者要向孩提行礼;又以妇人为重,男子见到女子会主动行礼。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自己处世待人的方式,只是身形太小而已。@*#
参考资料:
《夜雨秋灯录》卷7《树孔中小人》
《阅微草堂笔记》卷3《滦阳消夏录三》
《后汉书》卷86《哀牢夷》
《通典》卷187
作者:宋宝蓝 责任编辑:李梅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