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在其《聊斋志异》一书中,讲了一个〈崂山道士〉的故事。故事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官二代王生从小就羡慕道术,听说青岛崂山上有很多仙人,就前去寻仙访道。在崂山,道长怕他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本不想收他为徒。但王生坚持说自己能吃苦,道长就把他就留在道观中。开始,道长叫他砍柴,可是一个月下来他就受不了了,想回家。但他看到道长施展了很多神奇的法术后,心里既惊喜又羡慕,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后来,王生实在忍受不了苦累,还是决定回家。但就此回去,又有不甘,就请道长传授穿墙术。道士将秘诀传授给他,叫他穿墙试一试,但他不敢。道士又鼓励他说:“低头猛进,不要犹豫!”王生离开墙数步,奔跑着向墙壁冲过去,一下身子果然在墙外了,过墙时,像空虚无物。王生非常高兴地回身拜谢师父。
道士说:“回去后要洁持自爱,否则法术就不灵验。”并给他路费,让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里,夸耀自己遇到了仙道,坚固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信。王生便仿效起那天的举动,离墙数尺,向墙壁狂奔过去,头撞到坚硬的墙上,跌倒在地,根本没穿过去。额头上还鼓起像鸡蛋一样的大包。妻子讥笑他,王生又惭愧又气愤,骂老道士没安好心。
他忘记了修道的初衷 前功尽弃
修道是要控制欲望、保持清净心的。只有不断勤修苦炼,才能达到返本归真的目的。据民间传说,有位叫陈喜的人能吃苦耐劳,悟性也不错,学了一些道术后本事大了。可惜他后来忘记了修炼的初衷,喜欢显摆,利用法术作弄别人,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
有位叫马秧的男子家里贫困,经常乞讨维生。后来这位马秧跟人学做生意,赚了一点小钱,就跟人说:“现在好了,再也不会乞讨了。”陈喜听了,就想捉弄他一下。
一天,陈喜对马秧说,听说你现在有钱了,我们一起去汉口玩玩如何?汉口位于中国中部,是四大古镇之一,商业繁华。马秧从小也没到过大地方,现在有钱了,也想出去玩玩,就一口答应随陈喜去汉口。那时,交通不发达,一般人主要靠步行。有钱的可以坐马车或船,这样也得几天才能到。
陈喜叫马秧闭目,抓着陈喜的衣服。陈喜使用道术,瞬间就到了汉口。两人高兴地在汉口逛商铺、看长江,最后到一家酒店楼上吃饭。他们点了许多酒菜,吃到一半,陈喜说下楼有点事,叫马秧在楼上等。可是,陈喜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马秧左等右等,实在等不了了,就下楼问店老板。
老板一听他问陈喜,就说:“他来无踪、去无影,谁知道他到哪里去了。”马秧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但饭店的饭菜钱得付呀,自己虽然有钱了,但这次随陈喜来也没带多的钱。没办法,只得在饭店打了几天工,算是还清了饭钱。然后又一路乞讨才回到了家。马秧一方面恨陈喜捉弄自己,也恨自己乱讲话。
陈喜还有一种邪术,叫美人脱衣,但每次在人前显示这种邪术时,害的都是他自己的家人,所以他家里的人也很讨厌他。
后来,他师父来看他,在师父面前,他不敢胡作非为,但长久以来形成的恶习很难改了,对于师父的批评心里不高兴,但没表现出来。这一切哪能瞒得过师父的慧眼。他在送师父回山时,来到渡口,师父拿着一把伞撑了一下,陈喜打了一个冷噤,所有道术一下消失殆尽。“你好自为之吧!”师父最后说。
从此,陈喜前功尽弃,多年的修炼全化为泡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痛悔不已,可是一切都晚了。这时他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历代祖师在选徒弟时都要看品行,有好的品行才能传授真功夫,不然宁可本门东西失传也不会随便传人。
历史上得道飞升的高人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修道成仙的人。据《续仙传》记载,有位叫金可记的人,不仅长得相貌堂堂,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而且才识过人。
金可记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还很注重个人品行修养,生活俭朴不奢华,行善积德,助人为乐,人们有求于他时,他从不拒绝推阻,总是尽心尽力做好。
后来,金可记考中了进士。但他的志向是得道成仙,所以他来到道家文化发祥圣地——位于秦岭山脉中段的陕西终南山子午谷,盖了一间草房居住,专心修道。他在房前屋后亲手栽植了很多奇花异果,经常焚香静坐,不停诵读《道德经》及各种仙经。
唐朝大中(唐宣宗李忱年号,810—859年在位)二月二十五日这天,春光明媚,景色艳丽;天现五彩祥云,凤凰白鹄齐飞;旗幡招展,仙乐阵阵,金可记乘仙鹤升天而去。
参考资料:《聊斋志异》《续仙传》@*#
作者:李耘 责任编辑:王愉悦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