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相传远在上古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就发现了梅树,并且还教人食梅果以治病疗身。可见梅深入常民生活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了。
野生原种梅,产于中国四川和河北省等地。花呈白或淡江色,有香味,开花后结多数球形果实。经过人们几千年来培育后,现在梅树则已有三四百个品种之多。不论花形、花色和果实都有相当多变化,大致上可分为以采果为主的“果梅”,以及以观花为主的“花梅”两类。
梅的栽培,一般分为庭园栽植和盆栽两种。前者宜种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地方。并且在生育期间还得多注意修剪和施肥工作,才可以保持优美树形,以及增进开花结果。至于盆栽的梅花,则除了要先选取枝哑峻嵘、树皮苍雅、茎干脱俗的植株以外,诱引和修剪等管理工作,一般也比庭园栽植时精细得多。
梅妻鹤子,淡泊快意
梅花,通常在凛冽的冬天开放,冰雪贞心,绝世风华。因此,古今有很多人为之倾倒痴迷,并且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有趣故事。
历史上,把梅花和自己生命融和一起的典型人物,是北宋隐士林和靖(林逋,967年或968年─1028年),汉族,北宋诗人。他结卢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在山上种了许多梅树,在湖边养了两只仙鹤。平时书读倦了,就以赏梅放鹤作为消遣。别人看了,就说梅花好像是他的妻子,仙鹤如同他的儿子,而以“梅妻鹤子”来形容像他那样的高人雅士。有“梅痴”之称的和靖先生,写了许多咏梅的诗,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后人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梅妻鹤子”,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
“望梅止渴”梅子坡
梅果,甘酸可口,人人喜爱。除供食和药用以外,历史上,也有“摧梅”和“思梅”止渴的故事。
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征讨张绣,在行军路上,不幸迷失方向,士兵们都走得口干舌燥,情绪很坏。正不知如何是好,曹操突然灵机一动,举起马鞭指着前方说:“那里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的梅子既酸又甜,可以解渴,大家加油赶路吧!”士兵们听了,想到梅子味道,个个口水直滴,果然不再口渴,军心因而大振。(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而在明朝,另有一位名叫“白云禅师”的和尚,一天走到四川峨眉山山腰,感到非常口渴,一时又找不到水,非常难受,突然抬眼一望,看见山峰上有许多梅树,心想只要饱尝那些梅子就可生津解渴了!因此一鼓作气,爬上山顶,那知山上连一棵梅树也没有。后来的人为了追念他这段“思梅止渴”奇遇,就在山腰盖了一间茶亭,并称那片山坡为“梅子坡”。(出自《峨嵋山志》)
梅核成树表坚贞
梅花傲骨凌寒的气节,孤根戴雪不畏风霜的坚贞性格,也常被拿来比喻自己的忠心不二和坚忍不拔。《江阴县志》记载,该县以前有一位名叫王琏的妻子陈氏,在王氏死后立誓守节。有一天,当听到外面有人怀疑她的贞节谣言时,立刻把含在嘴里的咸梅种核吐在地上,并向天发誓说:“如果我有二心,这棵梅核随即腐朽,否则请让梅核萌长成树,以表明我的贞节。”不久那里果然长出一棵梅树,而且枝叶日渐繁茂。这时又有人怀疑她把梅核调换了,可是,非常奇怪的是:等到树上的梅子成熟后摘下一尝,却发现所有的梅子,竟然都略带着咸味呢!
象征巍巍的大中华
中国自唐朝以后,本来一直以“牡丹”为国花。到国民革命成功,民国肇造以后,才改以玉洁冰清的梅花为国花。
梅,通常开放于冬至春初,在百花当中,是最早开放的一种。梅花开时,灿烂似雪、高洁暗香、气韵清芬、风格高雅,不畏冰雪、不惧风霜、铁骨冰心、刚忍自强。不仅涵泳着我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奋励自强精神,而且也代表着大中华古朴、风雅、高洁、雄迈的气势。@#
作者:陈晨 责任编辑:李梅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