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唐朝服饰文化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观舞。图中舞蹈者表演的即是《绿腰》。(公有领域)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观舞。图中舞蹈者表演的即是《绿腰》。(公有领域)

在人类服饰这一悠久的历史中,中国古代服饰是最夺目的一页。浏览这个“衣冠王国”里,唐朝服饰显得格外璀璨。公元618年,李唐王朝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臻至强盛。当时丝绸业长足进步,各民族交流广泛,这个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并与唐朝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颠峰。

       

承袭历朝的染织技术水准,唐朝的染织愈发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准;相辅相成地,唐朝的服饰质料精致考究、色泽鲜艳、样式繁多,所佩饰物华美。服饰气质雍容大方、华丽典雅,同时又流露出天人的优雅与飘渺,在悠久的中国古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灿辉煌。

其服饰,唐朝男子主要形式为圆领袍衫,头戴襆头或纱帽、腰束革带、足下乌皮靴为典型装束。襆头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的头巾,在唐朝非常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除祭祀典礼之外,平常都穿这种服饰,官员的日常服也是如此。为表示尊重传统,这种圆领衫通常在膝下施加一道横阑,名为阑衫。这种阑衫一直延传至宋代,仍为仕人上服。

唐男装头戴襆头、圆领袍衫、乌皮靴。(张咏/大纪元)
唐男装头戴襆头、圆领袍衫、乌皮靴。(张咏/大纪元)
 

唐朝时期妇女服装品种繁多,大多为两截穿衣款式。上衣有襦、衫、袍、半臂、披帛等,下装则是裙、裤之类。加之鞋帽璎珞束带等,丰富多采。

隋至初唐时期,妇女的服饰以小袖短襦、长裙、肩披搭一条帛巾为主,她们将裙头高系于腋下,称之为“齐胸襦裙”,到唐末时,裙子已不似隋唐之初的穿法,可一般裙头也还是系扎在腰部以上,因此这种裙式我们名之为“高腰襦裙”。

 

唐朝女子着襦裙、半臂、足蹬丝履;面部妆容,画眉、眉间装点花钿、酒晕妆、两颊斜红等等,美不胜收。(公有领域)

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饰。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半臂下摆,可罩于裙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子里面。

唐朝妇女在肩上披搭一条长长的帛巾,俗称“披帛”,又称“画帛”。这种帛巾通常以轻柔的纱罗裁成,轻盈薄透,长度大多在两米以上,上面印画各种花纹。披帛的使用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将它披搭在肩膀之上﹔二是将它缠绕于两臂之间,这两种方法分别搭配于不同的服饰。走起路来,跟着手臂的摆动而随风飘舞,非常美丽,宛如仙女下凡。

此图为中晚唐时服饰,大袖对襟纱罗衫、诃子、长裙、披帛。(艾兰/大纪元)
此图为中晚唐时服饰,大袖对襟纱罗衫、诃子、长裙、披帛。(艾兰/大纪元)

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时期的贵族穿着这种礼装,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五代十国南唐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公有领域)
五代十国南唐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公有领域)

此外,唐朝天宝年间,在民间还曾流行过女子着男装,也是圆领衫、襆头,并一度流传到宫中,成为宫廷妇女的家常衣着。风情万种的唐代女子穿起男装来,硬是增添了不少英武之气,别有一番风韵。

唐朝女子爱美成风,十分讲究脸部化妆:画眉、点唇、涂胭脂,把眉毛画成各种形状,将胭脂涂成酒晕妆,有的还在眉间妆点花钿等。妇女好将秀发梳成高髻,常见的有“望仙髻”“云髻”“双垂髻”等。髻上以簪钗等物贯连固定,再插上梳子、鲜花、胜、金钿等头面之物作为装饰。簪的本名叫“笄”,女子插笄需举行“笄礼”,被视为成年的标志。钗一般为双股,多用金银和玉制成。后人在钗头缀上活动的花枝、玉珠等,走起路来“一步三摇”不停地晃动,称为“步摇”。唐代妇女的步摇一般制成鸟雀或凤凰状,口中衔挂玉石珠串,随着人体的走动珠串便会摇颤。

唐朝 双环望仙髻女舞踊。(公有领域)
唐朝 双环望仙髻女舞踊。(公有领域)

这行云流水般的衣裳,正如天人的飘渺仙姿,缠绕于身随风飘曳于地的披帛,其实也是古人仿照天人仙子的如意写照而已,并非仅仅是想像。在敦煌壁画中大量的彩绘图案里,有着当时人们对佛国世界的描述;其所描绘的佛、天人、飞天与仙女等形象,庄严而逼真。如果详加对照,会发现大唐服饰和壁画中的天人服饰是十分类似的。当古人重德、守道,敬神信佛的时候,一些宇宙中的真相,就会显现给人,而那美丽神圣的一切,皆是人所追求和模仿的标准;由此可知,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背后自有深厚的内涵存在。@

盛唐 飞天图。(公有领域)
盛唐 飞天图。(公有领域)

作者:艾明华;责任编辑:王愉悦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