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各国罕见爆发猴痘 多个迷思引关注

源自于非洲的猴痘,最近在美欧等国家爆发。此图拍摄于1997年,当时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了猴痘疫情。(Brian W.J. Mahy/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FP)

【大纪元2022年05月27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蓓综合报导)一种源于非洲、但在西方国家罕见的猴痘(monkeypox)病毒,最近几周突然在欧美和澳洲等近20个国家多点爆发,目前已报告200多宗病例,大多出现在欧洲。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近期的非洲旅行史。其传播途径,除了近距离接触和口沫传播外,还有类似爱滋病的性传播途径存在。

       

英国自从5月12日报告第一例确诊病例,迄今至少已出现78宗病例。在欧洲、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澳洲也相继发现了100多宗病例,美国已经有6个州发现了病例。

不过迄今为止,世卫组织(WHO)还没有接到任何相关的死亡报告。被检测出来的猴痘病毒分支,属于症状较轻微的西非分支。但猴痘的潜伏期和可传染期都可高达数周时间,这增加了感染风险,特别是儿童的风险很高,孕期妇女感染则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婴儿先天性猴痘,甚至死产。

世卫组织预计,随着监测在非流行国家的扩大,将发现更多猴痘病例。但当前最首要的问题,是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世卫组织5月23日表示,在非洲以外猴痘非流行国家,阻断传播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在这波病毒是否变异、传染源、传播途径等还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为防止再次发生因准备不足而导致中共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情况,各国当局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因应。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5月23日宣布,美国正在从其国家储备中释放可以预防猴痘的天花(smallpox)疫苗。此前几天,美国还从丹麦一家公司订购了数亿美元的猴痘/天花疫苗。

与猴痘病毒同种的天花病毒的疫苗,被证实对猴痘有85%的免疫效果。

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家的卫生安全机构也已经建议,任何与确诊病例有直接或家庭接触的人,都应该隔离21天,以期阻断病毒进一步传播。

性传播途径或不利防疫

密切接触是猴痘传播的主要途径,但最近报告的欧洲病例,主要都与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的性接触有关。世卫组织5月21日证实,“病例主要是(但不限于)在初级保健和性健康诊所寻求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MSM)中发现的。”

世卫组织首席顾问戴维‧海曼(David Heymann)表示,最近的猴痘爆发,可能源于在西班牙和比利时举行的(同性恋)狂欢中的性活动。“我们知道猴痘可以在与感染者的病灶密切接触时传播”,他说,“现在看起来性接触放大了这种传播。”

这一新传播途径的被发现,让一部分专家感到忧虑。他们担心一些感染者会因害怕感染猴痘与上述性活动的关联而“转入地下”、不寻求治疗,这会令防疫效果打折扣。

根据美国CDC,猴痘的传播,主要是接触到来自动物、人类或被病毒污染的材料,比如接触受病毒污染的床上用品等;而通过较大飞沫传染,一般需要在1米之内,需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

猴痘病毒有初步变异的迹象

与已经传播了两年的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等RNA病毒不同,猴痘病毒是DNA病毒,突变的可能性较低。但过去10天在非洲以外发现的病例数,已经超过了过去50年的病例数,这让科学家们高度警惕。

世界卫生组织紧急计划天花秘书处负责人罗莎蒙德‧刘易斯(Rosamund Lewis)5月23日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猴痘病毒发生了变异。

对于这次传播的病毒是否发生变异,专家们仍在寻找和研究,但需要对病例的基因组测序才能了解更多。

5月20日,葡萄牙研究人员率先在(未经同行评审)预印网站发表了他们对这波爆发中葡萄牙确诊病例猴痘病毒进行的基因组序列,发现与2018-2019年从尼日利亚输出到英国等国的西非分支关系最密切,为两个分支中致死率较低的一个。

5月24日,该研究团队又发表了更深入研究的更新版本,最新发现包括,此次爆发的病毒与2018-2019年的病毒相比,DNA中平均有50个单个碱基位置发生基因组变异(SNP),而且编码锚蛋白基因中有移码缺失,而基因丢失在中非分支中已经有发现,被推测为与人际传播有关。

疫苗将不会大面积使用

与老年人是中共病毒的高风险人群不同,猴痘的高风险人群是40至50岁以下的人群,因为50岁以上人群在婴儿时期大多注射过天花疫苗,能够得到交叉保护性免疫。

但40至50岁以下的人群,却不再受益于先前的天花疫苗接种计划所提供的保护。尤其是生活在猴痘非流行国家的年轻人,可能至今都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对猴痘几乎没有免疫力。

不过,世卫组织已经表示,不会大面积使用天花/猴痘疫苗,只会向最有可能感染的人群和一线医护人员提供。

猴痘病毒传播模式

猴痘病毒是一种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其症状与天花症状非常相似,但一般不如天花严重。

自从1970年代在非洲发现首例人类感染者以来,猴痘已经在西非和中非作为地方性传染病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猴痘病毒有两个枝:西非枝和刚果盆地(中非)枝。其中西非枝不太严重,病死率为3.6%,而中非枝则高达10.6%。

猴痘通常是自限性的(self-limiting),但对于儿童、孕妇或因其它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免疫抑制人群,可能会很严重。

猴痘病毒通过与病灶、体液、呼吸道飞沫和床上用品等受污染材料的密切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长达5至21天。这比目前的Omicron病毒只有几天的潜伏期长出很多。

所以尽管猴痘的症状明显、容易被发现,但其长潜伏期也容易导致在无症状时的传播。而且这波疫情中多有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很难通过临床症状来判定。

猴痘的传染期也可以持续长达数周时间,从痘痘长出来到结痂脱落后的时间,都有很高的传染性。

责任编辑:连书华#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