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真相:孩子容易分心、不专心怎么办?

教养的真相:孩子容易分心、不专心怎么办?
用对的方式陪伴与教育,都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Fotolia)

不按照规定做的孩子 为何老在状况外?

我常听到一些妈妈抱怨,小朋友每次玩拼图时,刚开始都很认真,但拼个2、3 片后,就开始没耐性。总是把拼图全丢在桶子里,有时假装炒菜、有时拿来乱丢。这时候大人通常都会忍不住下指导棋,直接说:“不对啦!拼图不是这样玩的……,妈妈教你……”

不按照玩法玩的小孩,是不专心?还是有创意?

       

妈妈都希望孩子玩玩具时,能照着传统玩法来玩,甚至希望他能“在玩下一个玩具前,先把前一个玩具收好。”这很合理,只不过说这句话时,得更有技巧才行!否则反而容易让他更不想玩、影响专注力。

不按规矩玩,孩子正在发挥创造力

你希望孩子照着游戏规矩玩,但他多半不会理你的,就像拼图游戏,妈妈想借此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却发现他只有3 分钟热度,这时就开始担心“是不是因为不专心啊!”然后又强迫他继续玩,但这样却会让他更排斥拼图。

其实换个角度想,孩子利用拼图来玩家家酒游戏,也表示他很有创造力,你应该要高兴才对;如果原本就没心想继续玩下去,却因为有了不同的玩法而责备他,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一来父母生气、二来孩子也不玩了甚至大哭。

(图/亲子天下出版提供)

我常说在陪孩子互动的过程中,限制太多,对他专注力的培养影响更大。所以,当你希望孩子继续玩下去时,可以换个方式:先陪他玩炒菜,接着再引导将拼图放到正确位置,好比说:“它(拼图)好想回家了,它家在哪呢?”就可直接放在拼图位置上了。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过度兴奋,很暴力的乱丢、乱发脾气甚至乱推人,这时就需要暂停。你可以说:“宝贝,你这样它(拼图)很不舒服耶,它好想回家唷!”

(图/亲子天下出版提供)

当孩子不按规定,大人要让活动变有趣

大人们经常忙着处理孩子表面的不专心,却往往忽略探究他想说的是什么?眼里看到的又是什么?有时只要解决他迫切的难处,就有办法引导他进入你想要的目的。

偶尔用其他玩法来吸引孩子继续玩的欲望,再用引导方式慢慢拉到正确的玩法上,就有办法让他变得很专心,千万不要给太多限制,否则只会局限创造力。有时候,也可以让爸爸陪玩,训练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例如,在玩游戏时,可以说:“我们来比赛谁最能控制自己的力气,让积木塔不会倒。”

(图/亲子天下出版提供)

限制愈多的活动,幼儿持续度愈差

对于玩玩具的方式,我一直有个原则:要玩只玩一个,桌上不能堆满玩具,否则孩子更容易分心。

有些小孩玩车车没多久,又想玩积木,父母就会说:“如果不把车车收好,就不要给我玩积木!”但这种威胁语气,会在双方死缠烂打下,让3 岁以下的孩子哭闹不休;而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又会耍脾气,心想不玩就不玩。这时就要用引导的方式,太多规范或限制的口吻,只会硬碰硬。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只要拐个弯说:“你想玩积木吗?但车车挡在前面耶,这样积木船开不过去,不然我们先让车车回箱子的家。”言外之意是,妈妈要你把车车收起来,是希望接下来的积木更好玩。

(图/亲子天下出版提供)

 

每年新生入学期,都有父母问我:“为什么孩子看卡通时都像小聋女、玩喜欢的玩具也可以玩很久,但上课时,老师明明下了指令,全班九成同学都已经有动作了,只有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台湾有将近60% 的小学生都有专注力不足的困扰,在学校会发生的状况通常为:

在团体中常分心的小孩

有些孩子一对一互动可以很专心,但在团体中却不断被老师反应容易分心。面对这类的孩子,可以带他玩同时好几个人一起玩的家庭式桌游。尽量挑选桌游的类型,必须是可以训练轮流、等待与分享,也能让孩子产生竞赛的动机,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也能借此训练专注力。

对大人的话常耳边风的小孩

这群孩子通常会有听觉专注力不好的情况。可以多陪他玩一些可以训练听觉专注力的小游戏,好比说,自己先念一串数字(或水果名称),接着让他念一遍;或者可用拍手的方式,来观察他的节奏与正确性。小一点的孩子,可唱他喜欢的童谣,让他接着唱;大一点的孩子也能玩,让他把数字或水果倒着念。

持续度很差的小孩

持续力不好的孩子,往往被反应没办法上完一整段课程。其实孩子本身也会很挫折,这时候更需要爸妈的鼓励。例如,功课比昨天多写了一页或两行时,千万别说:“怎么又没写完?快去写!”应该要说:“妈妈觉得很好,你已经比昨天多持续了5 分钟(或多写一页)了,先休息,明天我们继续努力。”

活在自己世界的小孩

喜欢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好像别人做的事情都与他无关,因为有主见,就不喜欢听别人的,这也是旁人认为他专注力不够的主因。这时,可用互动的游戏来解决,如果孩子喜欢听故事,念完之后,可以停顿一下,问他听到了什么?让他说给你听。

总之,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对的方式陪伴、教育他们,都能够达到培养专注力的效果,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孩子仍然冲动、活动量大、专注力仍不足时,就要合理怀疑是不是有过动倾向,须找专业人士咨询。

(图/亲子天下出版提供)

 

(图/亲子天下出版提供)

─ ─摘自:《教养的真相:图解孩子讲不听、叫不动,大人该懂的破冰对话》亲子天下出版提供@

作者:王宏哲

责任编辑:黎薇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