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父三少女 各有胆识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伤槐女”插图。(公有领域)

十二三岁的少女,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娇艳而美丽。历史的浪花,轻轻地拍打着楼阁,拂去尘封的往事。但见三位少女踏着浪花,从青史中珊珊走来,犹如出水芙蓉。

       

她们分别是:齐国婧女、晋朝荀灌、汉朝缇萦。为了拯救陷入危难的父亲,才智并茂的她们,以胆识和纯孝在青史留下璀璨的光芒。

奔告相国 智救父亲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棵硕大的槐树,齐景公很喜爱它。为了不让百姓攀折槐枝,爱槐的景公特意派差吏守护它,并在树上悬挂了一个告示:“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有一天,齐国一个名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无意间折断了槐枝。守树小吏将此事上报齐景公。景公大为恼怒,下令官差将衍抓起来,准备加罪惩罚。

衍的女儿小婧听到这个消息,惶恐不已,匆匆地出了家门,来到相国晏子的府邸前。她对门卫说,甘愿以身相许,侍奉相国。

晏子听到门卫的呈报,不禁大笑起来,说:“难道我晏婴是一个好色之人吗?为什么到老了,竟然还有人要委身于我?想必有其它原因吧。”于是,命门卫将少女带进府中。

少女小婧一心想着救父之事,脸上充满了忧郁的神色。晏子站在厅堂上,远远地看着她,独自思量着:“看她的表情,充满了深深的忧色,真是奇怪。”所以,当小婧一进入厅堂,晏子就问她:“你为了什么事忧虑至此呢?”

少女一听,知道瞒不住相国的慧眼,于是道出实情:“小女的父亲衍,看到眼下时节阴阳不调,风雨不顺,忧心庄稼得不到雨露滋养,难保收成,于是前往名山神水虔心祝祷。不料,不胜酒力,伤犯槐树,成为第一个违逆‘伤槐之法’之人。是我的父亲不好,喝醉酒撞到树上,折断了槐枝,罪当处死。”

“小女听说,英明的国君立国听政,不会折损百姓的福禄,不会滥施刑罚,也不会因私愤而危害公法,不会为了禽兽伤害人民,不会为草木而伤害禽兽,更不会为了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

“如今国君为了一棵槐树,就要降罪法办小女之父。民女担心,这样做会有损国家的法度,以致于损害我们圣明君主的仁义。如果邻国听到此事,一定会认为我们国君只爱槐树,不爱百姓,这怎么行?”

晏子听后,非常感慨,答应少女婧在国君面前陈述此事。说罢,就命人把少女送回去了。次日,晏子朝见齐景公,向他说起因犯槐树而判人刑罚之事。“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罚不正,最伤害百姓。言外之意,不得民心,国家怎会长治久安?

齐景公由此警醒,迅速做出决定,即刻下令撤去守槐差吏,拔掉告示,从此废除“伤槐之法”,并无罪释放了衍。

荀灌率军突围 搬救兵救全城

晋怀帝永嘉年间,杜弢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杜曾,奉命围攻晋朝宛城。当时荀崧镇守宛城,率军奋力抵抗杜曾,导致兵力受到重创。

此时,城中的粮食也吃光了,宛城危在旦夕。荀崧想派人突围,向他的旧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搬讨救兵。但敌军死死地围困宛城,荀崧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计策。

他的女儿荀灌,当时才十三岁,自告奋勇,请求率军突围。起初荀崧不同意。或许,他认为突围杀敌,连将士都胆颤的难事,又岂是小女孩能够解决的?

在荀灌的一再恳求下,荀崧只好同意。荀灌带领数千兵士,趁着夜深人静之时,越城突围。敌军在后面穷追不舍,荀灌鼓励众将士奋力杀敌,他们一面奋战,一面前进。荀灌等人日夜兼程,终于抵达襄城见到石览将军,向其说明宛城险情。

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冒死带着将士成功突围,石览大为震撼,当即和周访联手出兵去救荀崧。敌军听说对手的救兵到了,竟然闻风溃散。有胆有识的荀灌,既解除了宛城危难,也解除了父亲的忧愁;既保全了宛城,也拯救了全城百姓。《晋书》以“幼有奇节”颂赞荀灌救父护城之功。

缇萦上书 推诚救父

汉朝缇萦救父的方式,和荀灌很不同。荀灌像是征战沙场的巾帼女英雄,浑身是胆,方能率军突围,做出惊人之举。缇萦救父,同样需要勇气和胆气。她没有任何武艺,只以至诚的纯孝之心撼动了当朝天子,令一国之君躬身自省,同时引发了刑罚变革。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缇萦的父亲淳于意因事被判有罪,要处以肉刑(古时切断犯人肢体,或割裂肌肤的刑罚)。他被押送长安,在那里监押候审。缇萦非常悲伤,跟随父亲一起来到长安。

为救父亲,缇萦上书汉文帝。她写道:

“我的父亲淳于意,本是齐国太仓令。做官之时,父亲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称赞。如今因为犯法,应当受刑。然而死者不能复生,受刑后肢体不能还复如初,即使罪人想改过自新,却也没有了机会。他们没法回头,也无路可走。”缇萦甘愿到官府做一名婢女,以赎父罪,希望他日后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读罢奏书,被她的孝心所感动,于是颁下诏书,废除肉刑。诏书曰:

“朕听说,舜帝之时治理国家,如果百姓犯罪,只是给罪人穿上有特殊标志的衣冠,众人就知道他是一个犯人。罪犯有了羞耻之心,就会改过自新。于是,百姓都不敢再犯法,这是多好的治国之道。”

“如今国家增加了五种肉刑,但是人民犯法行为却仍止不住,还是有人不断地以身试法。症结究竟在何处?这不是我们应该反省的吗?这难道不是因为朕的德行微薄,教化不明所致吗?

“唉!朕实在太惭愧了。因为没有好好的训导百姓,从而使他们陷入罪罚之中。《诗经》上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国君拥有高尚的美德,百姓敬重他,就像尊敬父母一样)

“现今百姓犯下过错,是朕没有先施教于民,反而加重实施刑罚。即使他们想改过迁善,却因变成残疾人,也无法再为社稷效力。朕非常怜悯他们。况且那些受刑之人,从此肢体残疾,皮肤留下疤痕,这些永远都不能复原与康复,又该是多么令人痛心而又不人道之事!这怎会是身为百姓父母的本意呢?”

因此,汉文帝决议废除肉刑,并命大臣修改了相关的处罚条例。

为此后人称颂:“缇萦不畏刑罚代父赎罪,向皇帝申辩陈情,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缇萦用至诚之心,纯孝之语,上呈奏章。委婉的措辞,深刻的语义,感动了贤明的皇帝。皇帝废除了肉刑,也免去了其父的罪过。”缇萦真是一个勇敢而又孝顺的人。

从春秋至晋朝,世间改朝换代,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相比之下,静谧的星空始终没有多大的改变。这三位少女在不同的时代,各自以才华和智慧,以胆识和勇气,拯救自己的父亲。在历史的天空,她们就像灿烂的明星,耀于星空,闪烁至今。@*#

事据《晏子春秋》卷二、《列女传》卷六、《晋书》卷七十五

作者:杜若

责任编辑:李梅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