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公司来说 为何香港处于难以取代地位

反送中, 香港抗议, 金融中心
《华日》认为,虽然情况恶化会令香港人损失很多,但北京对香港的依赖程度远远深于表面上可能呈现的程度。图为2019年8月18日,香港抗议人士在维园举行流水式集会。(MANAN VATSYAYANA/AFP/Getty Images)

【大纪元2019年09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苏静好综合报导)香港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15周,中共一直心思让内地城市取代香港地位,但美媒报导,对于中国公司来说,香港扮演着上海等大陆城市无法取代的角色;甚至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纽约这种全球金融中心都无法轻易取代香港。

       

北京和香港之间关系正面临自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的最大考验。自6月以来,香港爆发了反对港府修订“引渡条例”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而现在这个抗议已经演变成了更广泛的民主运动。许多人担心,中共最终可能会直接干预。

在此期间,中共更加支持其在上海和深圳的本土交易所。深圳和上海目前拥有7.5万亿美元的总市值,几乎是香港的两倍。

香港拥有独立货币、法律体系 大陆城市无法比拟

《华尔街日报》9月13日报导,尽管如此,香港目前独立的货币和法律体系,可以无拘无束的资本流动,以及法治等,使中国公司能够吸引外国投资者并在国外进行收购,从而和中共金融体系相对隔离。

香港金融律师、作家戴安通(Antony Dapiran)对美国之音表示,“香港依然有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与外界的桥梁。中国的大公司、国企或是私营企业,很多在香港都建有总部,他们在这里的金融市场融资,并向这里的银行借贷。他们还利用香港作为全球并购的平台。”

《华日》报导,虽然中共宣称要开放中国市场,但程度显然不够,外国投资者只允许持有约3%的股票,这些股票往往波动很大,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与香港的交易。沪港通自2014年推出以来,已累计为内地市场带来794亿元人民币。

中共也多次尝试创建自己的纳斯达克版本,以期会吸引国内甚至外国科技公司,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它的最新尝试是上海的STAR市场(科创板,Star Market),可能也会吹起泡沫。

日经亚洲评论7月下旬指出,中共政府以及共产党对这个新的、表面上更多市场驱动的科创板的压倒性影响还是很明显。在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中,至少13家直接或间接获得中共政府的财政支持。

香港是中国公司上市融资的首选地

香港也是中国公司上市融资的首选地。根据普华永道集团(PWC)2018年的数据,尽管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上海和深圳的挑战,但是中国公司近六成的共354例首次新股上市(IPO)仍选择在香港。

《华日》报导,对于想吸引外资的中国公司来说,香港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首选。Dealogic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来,近四分之三未在中国大陆上市的中国IPO已经在香港上市。

去年,内地公司通过香港IPO筹集了350亿美元,超过它们在中国大陆募集的210亿美元。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机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大用户:根据经纪公司Natixis的数据,2012年至2018年期间,大约一半的股权融资,包括二次发行和配股以及首次公开募股,都发生在香港。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音译)在《为什么中国仍然需要香港?》一文中写道,这些中国公司之所以选择香港,是因为香港拥有多重优势。“先是基于注册制的首次上市制度系统,这使得上市进程比在内地相对更快、更容易。其次,没有资本管制和更大的国际敞口使香港成为了中国内地在全球扩张的一个锚点。第三,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降低了运营成本。第四,香港有完善有效的监管框架,注重透明度和审慎的最低标准。上海和深圳都不太可能在与香港的这场竞争中胜出,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发表报告说,香港几个月的持续冲突,正在测试“一国两制”框架的底线及韧性,虽然预计这个框架将保持不变,但香港在经济、金融、社会政治方面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将逐步密切,这意味着香港越来越被整合进入中国的国家统治体系当中,也将带来更大的体制以及监管挑战。

《华日》认为,虽然情况恶化会令香港人损失很多,但北京对香港的依赖程度远远深于表面上可能呈现的程度。

责任编辑:叶紫微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