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趣闻】巧治应声虫

一桩载于诗话的应声趣闻,引申出前朝过往,诸人轶事。上天造物奇巧,凡事相生相克。医家和道士巧治应声症,可谓自有其妙。(shutterstock)

古时,有一种疾病是为“应声”。无论你说什么,都会从体内传出回应的声音。大唐御医张文仲及宋朝道士如何治好了病人的疾病?诗话故事,带您穿越前朝过往,一览天下趣闻。

雷丸杀虫驱邪

       

根据宋朝陈正敏(一说范正敏)著作的《遁斋闲览》记载,淮西有一个士人,名叫杨勔(音免),他到了中年时,得了一个奇怪的疾病。每当说话的时候,总会听到小小的回应声。这回音声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他的肚子里发出来。

几年之间,回应声逐渐变大了。一天,有一个道士看见他,惊讶地说到:“这是应声虫啊。倘若再不治疗,就要传染给妻子儿女了。最好的办法是,你回家后阅读医典《本草》,读到某种药名,虫子不应声时,你就取那味药来吃。”言外之意,那味中药是虫子的克星,虫子害怕,不敢应声。

杨勔按照道士说的去做,找来《本草》,逐一阅读药名。当他读到“雷丸”时,应声虫忽然沉默无声了。于是,杨勔就服用了几粒雷丸,此后就痊愈了。

雷丸杀虫,在医典中确有记载。明朝大医家李时珍解释“雷丸”名字的涵义。他说:雷斧、雷楔,都是雷神击发霹雳,击打东西时的精气所化成。雷丸生长于土中,没有苗,没有叶子,但能杀虫驱邪,犹如雷的弹丸。“本竹余气所结,得霹雳而生”,雷丸又称为竹苓,由竹子的余气所结,因得霹雳而产生,作为一味中药,归胃经和大肠经。它的主要功效杀体内寄生虫,消除积食,清除胃热,驱逐毒气。

后来正敏来到了长汀,遇到一名乞丐,也是患有同样的疾病。很多人围着乞丐,看他戏耍。正敏告诉他服用雷丸,可以治疗此病。乞丐谢过他,说:“我生来贫穷,没有其它的生存技能。平常向人们索求衣粮养活自己,唯独依靠‘应声’而已。”

雷丸学名:Laccocephalum mylittae (Cooke & Massee) Núñez & Ryvarden, 1995。是麻盖菌属的可食真菌,在中国做为内服驱虫药物使用。(公有领域)

张文仲巧治应声虫

阅读医典,巧治应声虫,并非个案,在唐代就有先例。《优古堂诗话》的作者吴幵(音坚),有一次阅读唐朝张鷟(音卓)撰写的《朝野佥载》,上面记载着类似的病症。大唐时期,洛州有一个读书人得了应声病。每当讲话时,都会从喉咙中传来回应的声音。他请教当时的名医张文仲(?—700年),怎么才能治好这个病。

张文仲是武则天时的御医,善于治疗风疾。自武则天、唐中宗以后,他被公认为是三大名医之首,另二位是李虔纵、韦慈藏。唐高宗李治病重,头晕目眩看不见东西。张文仲采用针刺疗法,在高宗头部施针放血,为高宗解除了头眩之症,也恢复了他的视力。后来,文仲奉命召集当时的大唐名医,共同撰写了治疗风疾气疾的诸多药方。

张文仲治疗了很多疾病,但这样的应声病,却没有遇到过。他彻夜思考,想到了一个办法,取来《本草》让书生阅读。书生阅读其它的药名,虫子都会回应,但有一处虫子不敢回应。张文仲认为,那是因为虫子害怕此药,以致不敢发声。于是取来那味药,作成药丸,让书生服下。当下病症就解除了。

一桩载于诗话的应声趣闻,引申出前朝过往,诸人轶事。上天造物奇巧,凡事相生相克。医家和道士巧治应声症,可谓自有其妙。

参考资料:
《优古堂诗话》
《续墨客挥犀》卷五
《本草纲目•木之四》
《旧唐书•方伎传》卷一百九十一@*

作者:宋宝蓝    责任编辑:李梅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