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一生一世一双人

才子佳人, 纳兰性德
清 沈铨《荷塘鸳鸯图》局部。 (公有领域)

纳兰性德终生都念念不忘的,是他最挚爱的佳人——卢氏,在其描写爱情的百余首诗词中,近半数,都是纳兰对这位原配妻子的追思。

文武双全的翩翩才子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始祖是蒙古人,满洲正黄旗人。他出身显赫,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是亲戚,其曾祖父之妹是皇太极的生母,其母觉罗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其父纳兰明珠,康熙年间居内阁十三年,为权倾一时的朝野首辅之臣。

纳兰为女真语,“太阳”之意,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21岁时,为避康熙太子保成讳,改名为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他小时被称为冬郎。

纳兰幼时即习骑射,天资超群,好读书,过目不忘。17岁入太学国子监, 18岁首次参加乡试,中举人。来年会试,因“寒疾”未能参加殿试。22岁,纳兰再次参加进士考试,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纳兰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康熙的鞍前马后,担任康熙的贴身侍卫。

从小就接受贵族教育的纳兰性德,文武双全,不仅精于骑射,还通晓史书、擅长书法、丹青、诗词等。他与大多纨袴子弟不同,其志若兰,气度超凡,不热衷于荣华富贵,却“勤勤学问”,喜欢学习钻研经史。

 才子佳人, 纳兰性德
清 叶衍兰《清代学者像传》中的纳兰性德像。(公有领域)

才子配佳人 琴瑟和鸣

康熙十三年, 20岁的纳兰依父母之命,迎娶了18岁的卢氏。卢氏,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五生于沈阳,亦出身名门,其父卢兴祖为汉军镶白旗人,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卢氏自小深受诗礼熏陶,精通诗文,除了美貌,还有出众的才华和德行。

一个是丰神俊逸的才子,一个是端庄娴雅的佳人,门当户对的二人可谓“珠联璧合”。喜结连理后,小夫妻情投意合,琴瑟和鸣。一次大雨,纳兰在书房看书,久不见卢氏,便四处寻找,后来在后院发现了卢氏,她撑着两把伞,一把遮自己,一把遮着刚开的荷花,其少女稚气,可爱可怜。平日夫妻俩还学李清照赵明诚,以赌书泼茶为乐。看谁的记性好,能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的人,饮茶庆贺,有时举杯欢笑,茶水泼湿衣裳。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出关祭告祖陵,路上思念妻子,他便写词抒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连写词,他都站在妻子的角度。

卢氏既是贤妻又是知己,其文才颇能与纳兰应和。纳兰曾以李清照、谢道韫来作比妻子,卢氏是纳兰诗词的灵感,也是他学术研究的帮手。

卢氏曾问容若:最悲伤的字是哪个?纳兰答不上来。卢氏说:是“若”。 纳兰不解。卢氏慨然叹道:“每言‘若’字,都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世人常说若此事如何,便怎样,若能如何,该多好,皆是追思与追悔,皆是因其不可能矣,世间最悲伤的字,岂非‘若’字?”

爱妻早逝 念念难忘

恩爱三年后,卢氏为纳兰产下一子,不料却因产后受寒,不治而亡。后卢氏被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

卢氏的灵柩在双林寺停放,一年多未下葬,远远超过亲王贝勒的停放时间。纳兰时常住在禅院中陪伴亡妻。他记述过守灵期间他的一个真实梦境:淡妆素服的亡妻,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醒后,纳兰倍感惆怅。

佳人倏离世,天人永隔离。从此,纳兰“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他想念卢氏的温婉体贴,想念她柔声细语,想念她轻悄悄的脚步。纳兰回忆过去:“小楼前后捉迷藏”、“春葱背痒不禁爬”、“夜深偷捣凤仙花”,那些夫妻恩爱的寻常日子,如今再不可得。纳兰叹曰:“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创作的三百余首词中,百余首描写爱情,其中近五十首竟是追悼卢氏的相思之作。每逢传统节日和卢氏的生辰祭日,他都肝肠寸断,凄苦难以排解。其至真至情,才使他的悼亡词成为纳兰词中的高峰。

后来纳兰也娶妻纳妾,但他余生八年,对卢氏仍是念念不忘。与卢氏结婚三载,对纳兰来说,彷佛已是漫长一生,梦回处,皆以为卢氏在侧。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也有关于纳兰的各种市井流言,有些并不可考。

我是人家惆怅客 不是人间富贵花

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抱病与好友聚会,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五月三十日,因“寒疾”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纳兰葬于京西皂荚屯,位于北京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其墓地宝顶建筑宏大,以青石为底座,宝顶中部是镌刻图案的汉白玉,上部为三合土夯实的半圆顶。其家族墓地在清代基本保存完好,“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被彻底拆毁。

24岁时,纳兰把自己的词作编为《侧帽集》,后更名《饮水词》,后又被集增遗补缺为《纳兰词》。《饮水词》刻本出版后,民间“井水吃处,无不争唱”。后世誉他为“满清第一词人”,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以“真”称颂,清新婉丽,缠绵悱恻,与李清照、南唐李后主的婉约派一脉相承。

作为满族显贵,纳兰对汉族文化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精深,其学问被梁启超誉为“清初学人第一”。 纳兰拜顾炎武外甥、主持编修过《明史》的徐干学为师,他对徐干学说:“师者,以学术为吾师也,以文章为吾师也,以道德为吾师也。”

在短短三十年人生中,纳兰著作甚丰: 19岁,他在徐干学的指导下编写了儒家经解丛书《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的赏识,此书计一千八百多卷,囊括一百六十多种儒家经典;纳兰还把熟读经史的见闻及学友的传述记录整理,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各方面;他还辑有《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著作。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军功显赫之族,少年得志的纳兰常伴康熙南巡北狩,参与过重要的战略侦察。他平步宦海,英俊威武兼风流斯文,如何不被世人堪羡。但他的每首词中,都迷漫着无边愁怨感伤,满纸哀唱悲鸣,都是不了的相思与未竟的遗憾。据统计,在纳兰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有90个、“泪” 字65个、“恨” 字39个,“伤心”、“断肠”、“惆怅”“凄凉”等,更是随处可见。“我是人家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纵富贵傍身,名利双收,他仍旧内心空落。让纳兰一往情深的,更多是美好的爱情。

王国维说纳兰是“千古伤心人”。这位多情才子,一生似为深情所累、为情爱所困。多情带给他的,是难以解脱的痛苦。纵然“人生若只如初见”、纵然“一生一代一双人”,相爱之人也都是死生不复相见啊!纳兰所魂萦梦绕的爱情、佳人及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皆不能久长,与荣华富贵一样,也都是一梦黄粱。@*#

参考资料:

《纳兰词》
《清史稿 纳兰性德传》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

点阅【才子佳人】系列文章。

作者:秦顺天    责任编辑:李婧铖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