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认险截肢 脚中风和足底筋膜炎 有1个关键区别

脚中风
下肢动脉阻塞(脚中风)和足底筋膜炎不要混淆。(Shutterstock)

75岁的刘伯伯,5年前走路时右脚出现疼痛,以为是足底筋膜炎,于是到药局买了大量的酸痛贴布贴在脚上,但症状未改善。他没有在意。直到今年4月2日凌晨,刘伯伯的右下肢突然冰冷、发白,痛的不得了,到医院急诊,发现是血块脱落阻塞血管,造成下肢动脉栓塞(脚中风),并且部分肌肉坏死。紧急住院治疗、清除血栓后,刘伯伯终于可以自行行走。

下肢动脉阻塞是老化疾病 哪些人风险高?

       

下肢动脉阻塞俗称“脚中风”,是周边动脉疾病。国泰医院血管中心医师张嘉修指出,随着老化,动脉血管逐渐硬化或并有血栓形成,就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如果阻塞发生在冠状动脉,会产生心肌梗塞;发生在脑血管,会造成脑中风;如发生在下肢动脉,则造成下肢动脉栓塞。

一般而言,容易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的危险群体包含40岁以上中老年人,缺乏运动久坐不动者,高血压、血脂、血糖的三高患者,长期抽烟者,有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者及体重过重者。

下肢动脉阻塞和足底筋膜炎易混淆 如何区别?

张嘉修表示,下肢动脉阻塞跟足底筋膜炎很容易被混淆,简单的区别方式是:足底筋膜炎在足底会有发热、发烫的感觉;下肢动脉阻塞由于血管塞住,因此摸起来比较冰冷,严重一点会有皮肤变薄、掉毛的症状

下肢动脉阻塞的常见症状为脚发冷、麻、痛,有些人会出现间歇性破脚(因为脚的血流不够,走路容易累,但休息后恢复血液循环,就可以继续走;走累了又再次疼痛,走走停停)。如果阻塞严重,脚趾或脚板皮肤会出现黑紫色,代表缺血坏死。

他说,当时刘伯伯下肢冰冷、脚发黑,检查发现肌肉已经开始坏死,所幸处理及时,避免了截肢和死亡的风险。

张嘉修提到,西药的酸痛贴布大部分是非类固醇类的消炎止痛药,当贴布贴太久,容易造成皮肤过敏,在长期使用情形下没有注意清洁和透气,容易导致皮肤溃烂发炎,对于下肢动脉阻塞的病人是相当危险的,一旦有伤口会很难治疗。酸痛贴布使用1~2周,病情未改善,就应该到医院检查,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文/施芝吟

责任编辑:英祯、李清风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