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能文能武” 演绎千年人文典故

筷子

除了用来进食,筷子还能有什么作用?文士在上面写字、绘画;舞蹈演员用它来跳舞;武士拿它当武器;方士则用筷子卜卦,预测国家命运。

       

中国古人充满生活智慧,多元地用运筷子,因而演绎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典故。这些古老智慧映着岁月,历经千年,光华不衰。

筷子,古代称为“箸”,又作“箸”、“梜提”。古时制作箸的材质非常丰富,有金、银、玉、象牙、犀角、木香等等。

到明朝时,箸的叫法演变为“筷子”。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一中写道,江南地区吴中(今江苏吴县)的民间风俗,船家在行船过程中,盼著船儿能够又快又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所以江南一带的船家很忌讳说“住”(意为停止)、“翻”等不吉利的话儿。

由于“箸”和“住”同音,于是民间约定俗成,将“箸”称为“快儿”。随着“快儿”传播得越来越广,当时的士大夫也跟着叫起“快儿”。想必江南盛产竹木,就地取材作成“快儿”,加上竹字头,就成为“筷子”。

筷子_1
贾母在大观园设宴,也请了刘姥姥进去热闹、热闹。图为清 孙温绘制《红楼梦》图画。(公有领域)

到了清朝,筷子的说法渐渐普及。《红楼梦》第四十回载,贾母在大观园设宴,也请了刘姥姥进去热闹、热闹。凤姐和鸳鸯商量后,拿出一双镶金的象牙筷子给刘姥姥吃饭用。刘姥姥却说那筷子太沉,甚至比那铁掀(铲土用的铁器)还沉,之后下人们才为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筷子蕴涵的象

中国古人探索天地、宇宙时空,得出“天圆地方”的说法。“天圆地方”能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比如《淮南子》中认为,头颅圆像天,足方像地(“故头之圆也天,足之方也像地”)。所以,有人认为筷子圆的一头象征天,方的一头象征地。

古人还认为,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所以将天、地、人称为“三才”。人们使用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中指在中间,无名指小指在下,以顺从“天地人”三才之象。

中国古人将对宇宙的认知,融合在日常生活中。

以箸筹算

筷子_2
道家学说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图为南宋-元 “十二生肖八卦镜”。(公有领域)

道家学说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古人算卦以长箸(—)为阳爻、二个短箸(--)为阴爻,视为两仪。将两爻进行不同的组合,可排列出八卦、六十四卦。

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古人计数和计算的工具是短箸,也称为“筹”或“算筹”,用木枝、竹片、骨头或象牙等做成。

据《汉书.律历志》载,算筹用的是竹箸,直径一分,长六寸。将竹箸纵横排列,按照十进位法,可以表现任何大的数字。

成语“运筹帷幄”,词语“运筹如飞”,这里的筹都是指运算时不停地摆放竹箸,因为运算得很快,摆动竹箸的速度也非常快,犹如飞驰一般。(《梦溪笔谈》卷八称:“算法用赤筹、黑筹,以别正负之数”,“运筹如飞,人眼不能逐”。)

名人与箸 妙趣典故

用箸算数,顺同的是阴阳八卦,算命之理。善于算数的人,也多善于占卜预测。

楚汉相争时,谋士郦食其曾劝刘邦复立六国后人,把土地分封给六国后人,共同伐楚。刘邦拍手称赞,速速命人刻制印玺,使派郦食其巡行各地,进行分封。这时,张良从外边回来,去见刘邦。

刘邦一面吃饭,一面说他分封的主掌。张良一听大吃一惊,说:“我想借用大王的箸(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最后,张良借箸谏阻了刘邦分封。(《汉书.张良传》卷40)
关于筷子占卜的传说,还有一例。

唐玄宗李隆基还没有登基之前,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人专擅朝政。景龙四年(710年)李显暴亡,《旧唐书》卷七认为,是韦皇后联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李显。此后,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
当时,尚担任潞州别驾的临淄王李隆基,准备入朝。他麾下有个军人叫韩凝礼,善于占卜。他拿起吃饭用的筷子为李隆基一卜吉凶。只见韩凝礼摆开筷子布卦,一根筷子无缘无故自行竖立起来。这根筷子倒了三次,又竖起来三次。观看的人认为这是吉兆。不久之后,唐玄宗诛灭韦氏。(《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三十五)

筷子_3
清 金镶象牙筷,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历史上还有一人,他没去占卜,只凭借观察君王使用筷子的喜好,就看出王朝衰落的走向。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商朝纣王非常喜爱使用象牙筷子。他的叔父箕子看到之后,感叹地说了一番话。大意是纣王用象牙筷子,一定会配上珍贵的杯碗;用珍贵的杯碗,一定要盛上山珍海味……箕子由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开始推断,纣王必然走向暴殄天物、残害庶民之路。箕子从一双筷子看出了王朝的走向。

有意思的是,箸可用于筹算、占卜之外,还可以彰显人的正直美德呢!

筷子_4
有一年春天,唐玄宗举行宴会,他将自己使用的金筷子赐给宋璟。图为《明人五王醉归图》。(公有领域)

唐玄宗时期,有一位贤德的宰相宋璟。无论他到哪儿为官,都会造福当地百姓。当时人们称赞他就像那和煦的春风一样,令人感到非常温暖。所以朝野上下称他为“有脚阳春”。

有一年春天,唐玄宗举行宴会,他将自己使用的金筷子赐给宋璟。宋璟接受了赏赐,但不知皇上为何赏赐他,不敢谢恩。唐玄宗说:“赏赐你金筷子,并不是为了赐你黄金,而是以‘筷子’表彰你的正直啊。”

另外,在一些民间故事中,筷子还可以当作武器。

据《清稗类钞》记载,顺治年间,无锡有个秀才叫胡迩光,曾跟一个高人学武,练就一身武功。胡秀才防身制敌,用的不是刀剑,而是一双铜筷子。如果没有铜筷,他用普通的竹筷子也能制服拿刀的恶人。因其武艺高强,当时号称“无敌”。

蒙古族筷子舞 止戈为武(舞)

一双筷子,承载千百年的人文典故,也在远离中原的大漠,演绎出矫健的风华。

中国人教育子女,常以“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断”启迪子女同心同德。在蒙古有同样的例子,只不过不是用筷子,而是用箭。

筷子_5
蒙古王成吉思汗。(王双宽制图/大纪元)

《世界征服者史》有一段故事,成吉思汗一统蒙古后,为了使诸子、诸王之间和睦相处,于是召集诸子,从箭袋抽出一支箭,轻松地折为两段。

接着,再抽出两支箭,也折为两段。他越加越多,最后箭多到连大力士都无法折断。成吉思汗以此教育孩子,兄弟之间互相援助,哪怕遇到再强大的敌人,也不会战败。

蒙古族有一传统的舞蹈——“筷子舞”。每逢婚庆、佳节之际,热情洋溢的蒙古人跳起欢乐的舞蹈,用筷子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敲打出的清脆声音,节奏鲜明,矫健有力,振奋人心。

其实,去掉箭头的箭和筷子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没有箭头的“筷子”,或许也带着止戈为武(舞)的祈愿吧。

在宴会上,不同部族舞动起这令人欢快的舞步,哪怕部族之间有很大的纷争,或者即便是仇家,也许就在这和乐的气氛中,也可冰释前嫌,尽弃仇怨,同享喜悦和祝福。

阴阳合和可以产生万事万物。千百年来,一双筷子演绎出不尽的人文风采。从深奥的筹算、占卜,到欢快的舞蹈,再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普通物件,它善于变化的背后,或许也连通著阴阳之道吧。@*#
事据
《汉书.律历志》
《开元天宝遗事》卷一/卷四
《汉书.张良传》卷四十
《梦溪笔谈》卷八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三十五
《清稗类钞》卷五十四

作者:宋宝蓝

责任编辑:王堇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