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不知道的“童年游戏”这3种你玩过吗?

失落的童年游戏
失落的童年游戏:踢盒子(大纪元/家邑绘图)

21世纪的世界进入数位及网路时代,随着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等行动装置的普及,许多传统物品渐遭淘汰,人类的休闲娱乐也快速发生变化。令我感触最深的是30年前的童玩与游戏,如今几乎都已销声匿迹,现在青少年热衷的全是电玩和线上游戏,如果问问他们什么是“童年游戏”,恐怕还真没几个小孩说得出来。

       

1970年前后出生的人大概记得,小时候的娱乐,除了看卡通,大多是在户外玩游戏。我记得念小学时,只要一到下课时间,很多人就会跑到室外空地玩游戏,直到上课钟响才冲回教室。放学或放假时,左邻右舍的小孩也会呼朋引伴,在附近巷弄、骑楼或空地穿梭玩耍。回想起来,以前很多游戏运动量都很大,即使简单的游戏,也能玩得汗流浃背,天黑了还舍不得回家。

反观今日的电子游戏,却把人困在小小萤幕上,很多青少年沉溺其中,造成视力衰退、久坐、缺乏人际互动等各种身心健康问题。前阵子,为了让念小学的儿子远离电玩、多到户外去,我也伤透脑筋,一天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把我小时候的游戏教给他玩呢?结果,儿子不但不排斥,还玩上瘾了,现在还经常主动找我陪他玩。毕竟孩子天性是好动的嘛。

有不少网文整理出各种早期的童玩与传统游戏,如七巧板、九连环、纸飞机、东西南北、橡皮筋绳跳高、踢毽子、弹玻璃珠、捉迷藏、一二三木头人、骑马打仗等等,实在令人怀念。不过有点可惜的是,我所偏爱的三种“对战式”游戏却乏人问津,所以这遗珠之憾,现在就由我来补上吧。

以下逐一介绍这三个游戏:踢盒子、地上乒乓、弹小磁砖。

一、踢盒子(台语音译“抢瓮”)

取一个空的圆形糖果盒(铁盒),装满泥沙之后密封好。游戏时将盒子放在地上,玩家必须用单脚站立,并以跳跃方式将盒子踢出去。踢盒子有多种玩法,如“跳房子”之类的,但这里要介绍的是较少人提起的对战玩法。

糖果盒、踢盒子动作(大纪元/家邑摄影绘图)

第一种玩法是两人对战赛,先在平地上用粉笔画一个很大的日字(如下图左),两人分站一边,你来我往的对踢。玩家在比赛中需始终单脚站立,并以立着的那只脚将铁盒踢向对方阵地,未踢过中线或踢出边界,即告失败。当对方把盒子踢回你的阵地时,你必须在盒子静止后的三步内将盒子踢过去,否则就出局。

踢盒子两种玩法(大纪元/家邑制图)

第二种玩法是四人晋级赛,在平地上画个大田字(如上图右),四个玩家甲、乙、丙、丁分别单脚站立在各自区域,玩家可随意将盒子踢给任一方,游戏规则与两人对战赛相同,但有一个原则:败者需按照甲乙丙丁之顺位降一级。例如,乙胜甲,则甲乙对调位置;丁胜丙,则丙丁对调位置;但若丙胜甲,则甲乙对调位置,丙仍为丙;倘若甲胜乙,乙丙对调位置,甲仍为甲。以此类推。

四人晋级赛的刺激之处,在于不知道别人是否会踢给自己,你得随时保持戒备状态。有时别人突然把盒子踢过来,你来不及反应,被直接击中鞋子,也算败场。

踢盒子游戏的难度在于脚力与平衡感,单脚站立与跳跃久了,双脚都会发酸、发抖,不易保持平衡。所以玩这游戏简直就是超级体能训练。

二、地上乒乓(台语音译“迁球”)

玩这个游戏的,男生比较多,因为击球需要较大的力气,场地也比踢盒子游戏要大。

玩法:先准备一颗排球或足球,在大空地上画一个大的日字,两个人分站一边,互相将球击向对方,发球或击球的方式皆与打桌球规则相同,只是没有球拍,直接以单手或双手击球,未击过中线或击出边界,就算输球。

地上乒乓的玩法(大纪元/家邑制图)

这种特殊的儿童球类运动也有一些类似桌球的技巧,可以用切、削等各种手势击出变化球,像是落地后会侧旋或前冲,令对方不易应付。此游戏可以单打(一对一),也可以双打(二对二),人多的时候可玩双打,多人上场,气氛热闹,同时考验默契,趣味横生。

三、弹小瓷砖

以前盖房子的工地都有一些弃置的小瓷砖,当时的工地没有严密封闭,我们经常跑到工地玩耍,捡拾各种五颜六色的小瓷砖,除当作收藏品,也会拿来玩一种游戏。

弹小瓷砖对战游戏(大纪元/家邑绘图)

玩法:两个人相距约两、三公尺,将各自的小瓷砖放在地上,然后轮流用手指将自己的小瓷砖弹向对方,双方你来我往,彼此瓷砖越来越近,先击中对方的小瓷砖即获胜,胜利者可赢得对方的小磁砖。技术高明的玩家,常有满满的战利品。

结语

小时候的游戏多半没有正式名称,如“抢瓮”、“迁球”等发音似乎也不是台语,我曾问过一些人,没人知道为什么这么叫,也不懂什么意思。不过我倒是听父亲说过,台湾民间有些游戏是日治时代留传下来的,或许这些名字与日本文化有关也说不定。

重拾消失的童年令人欣喜,期盼更多人加入行列,共同寻回失落的传统游戏,并引领我们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让这些对人真正有益的童年游戏再现人间、传承下去。

文 / 李小奕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