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梦外解轮回 名臣王十朋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轮回 托生 王十朋-图片
前世今生,梦里梦外解轮回。(徐明/大纪元)

南宋名臣王十朋

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 ,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高风亮节、很有才气的诗人。他一生为国为民,刚直不阿,受人赞仰,有“真御史”的称号。《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说:“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王十朋出身温州乐清梅溪村的农家,一生清廉,虽被宋高宗亲擢为状元,官至龙图阁学士,但他两袖清风,未曾为自己或家人谋求一丝一毫的名与利。

       

王十朋说自己敬仰范仲淹,“私心窃慕范文正,后天下乐先其忧”(见他的著作集《梅溪集》)。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他的《岳阳楼记》深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留下一生光风霁月的史篇。敬仰范仲淹的王十朋一生“后天下乐先其忧”,剑及履及。

前世今生 轮回 托生 王十朋-范仲淹
范仲淹的名句,镌为宋士大夫座右之铭,更使后世君子旷百世而相感。(古瑞珍/大纪元制图)

《宋史》记载,王十朋自幼聪颖慧悟,记忆力强,顷刻就能写出数千言来。他的名气在家乡广传,在梅溪开馆授徒,学生来了几百人。入了太学,师长都对他的文章刮目相看。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王十朋和诸生对策庭中,建议朝政,一日数万言,被宋高宗亲自拔擢为状元。《梅溪集刘珙序》记述,皇上(宋高宗)登极之初即召王十朋为侍御史,采纳他的建言。惟王十朋力主北伐抗金恢复社稷领土,与当朝主和派不同流,为此他不惜辞官归里。

离开庙堂,王十朋又被启用做地方的长官。他爱民如己、重视农田水利的经济建设。他从泉州任满离任时,人民非常不舍,痛哭流涕“思之如父母”,还为他建立生祠--梅溪祠;而他除了两袖清风之外什么也没有带走。

当官饿肚子可能难得几人,王十朋一家人饥怀饿肚不以为苦。甚至妻子死后,他泉州任上,都无法安葬,因为无钱返葬乡里,只能留在棺衬中,两年后方得以归葬家乡白岩庵。(见《梅溪集卷二十》〈挽令人〉)

王十朋的“来历”和尚托生

“当代伟人”王十朋的“来历”也令人称奇,他曾在梦中回到过去,邂逅了自己的前生。《浙江通志卷二百一》记载一段乐清的明庆院僧人宗觉处严,乃是王十朋前身的故实:

“王十朋将产,其母梦严来惠以金环,梦觉而严适坐化,遂产十朋。绍兴间十朋道经石桥寺,寺僧先梦迎严和尚,诘旦而十朋至,故其诗云人唤我为严首座,前身曾写石桥碑。”

王十朋的母亲梦“严”送金环。后来,严刚刚坐化时,王十朋就生下来了。记载中的“严”就是温州乐清明庆院僧人宗觉处严,擅长文章和翰墨,守戒甚严。处严和尚和王十朋也有亲缘,是他祖母贾氏的兄长。宣和间曾被盗寇所追,坠落层崖之下,振衣而起了无伤损。

前世今生 轮回 托生 王十朋-僧人
图为南宋僧人。(公有领域)

记人说自己前生事

王十朋一篇《记人说前生事》(《梅溪前集卷十九》)也留下前身托生转世的因缘记事,在他小时候,家乡的和尚见到他就说他是严伯威(处严和尚,字阇黎,人敬称“严首座”)转生的,但是,当时他本人并不以为真。他问了自己很亲近的表叔,也是一个和尚,到底是怎么回事?

表叔的师父就是严伯威。表叔告诉他,他和“严首座”长得很像,“我师父眉毛又黑又密,微微下垂,深深的眼窝藏着炯炯有神的双眼。他聪明过人,早在童年就能诵读上千字的文章,而且很喜欢作诗。也因为你的长相和趣好很像我师父,所以说你是他的后身呀。”

他的母亲万氏曾经作过一个梦,梦见宗觉处严带着一束花环(和浙江志记载的金环略有出入)来送给她,并告诉她“你家求这个很久了,我就来!”后来万氏果然生了十朋。

但是当时王十朋还是抱持怀疑的态度,并未真当真,他说严首座小楷书法笔札非常擅长,自己却最不善于此。

梦里梦外解轮回

在抱疑之下,后来绍兴年间某一天,他自己作梦进入未来,醒来后亲历其境,终于了解了前世今生轮回真有其事。

在梦里,王十朋来到一个地方,前方烟霞处有一座石桥,感觉桥隔着仙、凡两界。有很多僧人在桥边游走,但是都没能登石桥。

前世今生 轮回 托生 王十朋-石桥下的瀑布
石桥示意图。图:洪东标《石桥下的瀑布》(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后来,王十朋经过了石桥寺,还没看到石桥,他就感觉自己来过这里,一看到石桥,端然和梦里一模一样。僧人唤他“严首座”,因为前一晚梦见了迎接处严和尚归来,处严已经坐化了呀,怎么回事?结果翌日,王十朋就到了。这就是《浙江通志》的记事:“绍兴间十朋道经石桥寺,寺僧先梦迎严和尚,诘旦而十朋至”。庵僧告诉王十朋说,天台石桥碑就是他前生写的。

此时,王十朋才相信自己确实是处严转世再来,因此,他就写了《石桥记》诗二首,纪念此事:

路隔仙凡意可通,石桥容我踏长虹。桥旁方广人游久,不在登临杖屦中。
(《题石桥二绝 其一》)

石桥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梦时;僧唤我为严首座,前身曾写此桥碑。
(《题石桥二绝 其二》)

王十朋有诗:“高谈穷古今,满坐风生秋;令我名利心,一听浑欲休”(《寄僧觉无象》)表达他听闻佛理后不求名利的感悟。宋代高风清廉名臣王十朋的一生中,见证了前世今生轮回不假。@*#

作者:怀忍忍   责任编辑:方沛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