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过了二千年 仍旧是典范

西汉刘向
西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插图。(公有领域)

从战国时期到今日,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期间涌现出许多精英人物,灿烂得犹如星河。孟母教子的故事,能从精英济济的青史中脱颖而出,成为史上璀璨的教子之星,一直照亮了数千年。

       

今天,我们分享几则孟母教子故事,看一看她如何言传身教,教育孟子的。

孟子-画像
《Myths & Legends of China》中的孟子画像。(公有领域)

孟母三迁 择邻而处

孟子小时候,他的住家附近有一片墓地。孩子们时常看到送葬、吊丧的人群。耳闻目睹得多了,渐渐地小孟子和伙伴们争相玩起送葬的游戏。孟母看在眼里,心里说道:“这不是我的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于是带着孟子离开了,搬家到热闹的集市旁。

每天,人们在集市上吆喝叫卖,好不热闹。小孩子们都爱凑热闹,并且模仿能力超强。于是,小孟子和周围的孩子们玩起做买卖的游戏。他们学着街上的商贩吆喝叫卖,整日玩得不亦乐乎。孟母看到了,再次叹道,这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再次决定搬家。或许她觉得孩子还小,灌入太多的利益观念,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吧。

这一次,孟母带着小孟子迁居到“学宫”旁。学宫,是官方开设的高等学府,教育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学子们每天学习诗书、礼义、乐舞等等。小孟子天资聪颖,每天耳闻目睹,于是和小伙伴们玩起摆设礼器,学起揖让、进退的礼义,孟母看到了非常欣慰,终于为儿子找到了一处理想的住地。或许,她希望孩子能多学一些正统的诗书礼义,做人的道理,从小使他打下良好的德育基础,以便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能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抵挡人生的风风雨雨。

孟母三迁,虽然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今日看来并不过时。如今很多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竭尽心力选择学区房。想必与孟母三迁的道理异曲同工吧。

孟母三迁-壁画
庆诚宫壁画,孟母三迁。(公有领域)

孟母守信 诚善不欺

有一天,小孟子看到东边的邻居正在杀猪,于是问母亲:“邻居为什么杀猪呢?”

孟母随口说到:“要给你吃肉啊。”但刚说完,她就后悔了,独自思量着:“我怀这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就不坐;肉割得不方正,我也不吃,他还在母胎时,我就开始教他做人要方方正正。现在他刚懂事,我却欺骗他,这不是教他不讲信义吗!”于是孟母去邻家买了一些猪肉,做成美味的佳肴给他吃,以示自己言而有信,不欺骗孩子。

断杼教子 勿废学业

列女传‧邹孟轲母
西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插图。(公有领域)

孟子在成为天下名儒之前,和寻常的孩子一样,又淘气又顽皮。孟子入学后,学了一段时间就乏味了,开始跷课逃学。

有一天,本该是上学的时间,孟子早早地跷课回家了。孟母刚要织布,看到儿子回来了,于是关切地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小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还和以前一样啊。”

孟子逃学,学校的课业也没有长进。于是孟母当着他的面,把织好的布割断了。孟子恐惧地问母亲:“您为什么这样做呢?”

孟母严肃地告诉他:“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割断织好的布一样。”一旦荒废学业,将来学无所成,就找不到好的工作,不免做些辛苦的劳役。孟母告诉他,作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来,不是作小偷小贼,就是被抓去作苦役。

小孟子听后大吃一惊,从此再也不敢逃学了。或许,他真的明白了,学习就像织布一样,靠着一丝一线长期积累,才能织成完整的布帛。逃学就像断机杼,线一旦断了就无法织布;经常逃学,必会学无所成。从此,他发奋读书,从早到晚勤学不息。孟母没有愤怒地打骂儿子,只以实际的例子,让他从心里明白半途而废的后果。内心真的改善了,才能使他走得更长远。

孟母三迁
明 吴伟《孟母三迁》,上海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孟子欲休妻 孟母公允而论

随着人生轨道的延伸,转眼孟子步入成年,结亲娶妻,人生翻开新的篇章。母亲对他的教诲,并没有终止。

有一天,孟子进入房间,看到妻子岔开两腿的不雅坐姿,注重礼义的他顿时心中大为恼火,当即转身离开了,并想跟妻子离婚。

孟母得知此事后,对孟子说,按照礼法,进入房间之前,要先问一声,谁在屋里,以表示敬意。将要进入厅堂时,必须先大声传话,给屋里的人打声招呼,以免冒犯失礼。进入房间后,眼睛要往下看,以免看到他人的尴尬行为,以保存他人的颜面。

孟子进入房间之前,没有这样做,所以孟母认为是他失礼在先,怎能责怪妻子呢?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对,不敢再赶走妻子了。孟母通情达理,化解了这场婚姻危机。

勉励孟子 践行仁义

后来,孟子学有所成,成为天下有名的学者,开始推行他的仁政思想,而此时孟母已步入暮年,垂垂老矣。在她的晚年,还有一件事影响了孟子。

孟子曾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仁政思想,遗憾的是,没有得到国君的认可。于是他想出国,推行自己的仁政理念,又担心无人照顾年迈的母亲,为此苦恼不已。

孟母看在眼里,知道他胸怀大志,为了实现他的梦想,甘愿放手,于是平静地宽慰他说:“按照礼法,女子少年时听从父母,出嫁后顺从夫君,夫君死后则要顺从儿子。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而我也已经老了。你有你要担当的仁义,我有我要遵从的礼义。”

言外之意,既然你要走一条顶天立地的仁义之路,就要担当起这份责任,身为母亲永远会支持你。这番话打消了孟子的忧虑,使他心无挂碍地离开家乡,施展抱负。后来孟子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列国,前后历经二十多年,受到许多人的尊敬与拥戴。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孟子从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代名儒,与孟母对他的教育息息相关。这几则故事看似简单,却代代相传,成为华人教子的文化传统,或许是因她的教育理念契合天下父母的心声吧。

事据《列女传》卷1、《韩诗外传》卷9@*#

作者:杜若

责任编辑:李梅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