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港府 香港各界连署发公开信

香港各界连署发公开信。图为“跨部门公务员”公开信连署。(香港连登讨论区)

【大纪元2019年07月29日讯】港警接连对“反送中”示威者暴力镇压后,香港连登讨论区上不断出现连署公开信,谴责港府及警方。公开信包括署名“跨部门公务员”、“47位香港精英运动员”、“爱护香港的政府新闻处新闻主任”等近60个公务单位和民间团体。

逾百名跨部门公务员

       

其中“跨部门公务员致香港人的公开信”,截至29日下午13时30分,已有超过百名的公务员发声。他们来自23个政府部门:地政总署、土木工程拓展署、路政署、规划署、渠务署、水务署、海事处、屋宇署、建筑署、机电工程署、食物环境卫生署、教育局社会福利署、房屋委员会、通讯事务管理局、差饷物业估价署、选举事务处、律政司、司法机构、入境事务处、警务处(文职)、消防处、海关。

公开信表示:“香港素以治安好、享有高度自由见称,可惜由6月至今短短个多月内我们看到的俱是极端欺压。”公开信列举“7.21”警察的血腥镇压及元朗地区发生的黑社会暴力事件,“一群白衣人士无差别地殴打市民,当中包括记者、议员、老人、小孩及孕妇,然而警察竟然未有即时派员阻止及控制场面,多段现场片段更显示警黑勾结,枉顾市民生命。”

“跨部门公务员致香港人的公开信”连署。(香港连登讨论区)

公开信说:“社会撕裂内讧,经历多场大型游行和抗议行动,甚至接连有市民选择以死相谏,期望能够唤醒政府回应民意,却只换来港府冷待”,“我们感到极度悲痛”,并指“就今日的社会局面,特首林郑月娥实在难辞其咎”;全港市民目前已经陷入崩溃边缘,“归根究底全因港府无力管治”。

公开信表示:“身为公职人员的我们向政府予以最严厉的谴责,并呼吁港府管治团队要有承担,正面回应五大诉求,当中独立调查警黑合作及警队滥权情况尤为迫切。”

47位香港精英运动员

47位香港精英运动员的公开信连署。(香港连登讨论区)

香港不同运动代表队的精英运动员的公开信“47位香港精英运动员有些东西想同大家讲”表示,6月初至今,由最初群众发起的和平示威,因政府漠视民意,遂渐演变成一连串警民冲突,甚至发生上星期元朗白衣人无差别攻击的暴力事件,一众运动员都感到十分痛心。

他们表示,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于这段时间到国外比赛,但心头却总是牵挂着香港的最新情况。

他们说,精英运动员除了运动员的身份外,还是香港人的一分子,有权利和义务发声。他们做出表态,要求特首林郑月娥以及其问责团队,回应香港人的五大诉求,即彻底撤回逃犯条例;撤回612暴动定性;必不追究反送中抗争者;成立独立委员会,彻查警方滥权滥暴及元朗暴力事件;全面落实双真普选。

335名大专职员

335名大专院校职员的“大专职员公开信”连署。(香港连登讨论区)

335名大专院校职员的“大专职员公开信”中说:“眼见近日暴徒肆虐、庸官祸港,我们不得不团结发声。”

公开信同样列举了“7.21”港警及白衣人的暴力做法,表示“暴徒冷血至此,人神共愤”“高教界岭南大学校董何君尧更涉嫌与参与事件人士时相过从,教人寒心”;警方开枪镇压“更妄顾市民生命安全,令人发指”。

公开信说:“香港现况沦落,特首及众司局长责不可卸。《礼记‧大学》开首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自古以来,圣贤所追求首要之大学问不在身外,而在其心其德。身居香港官长之首,特首林郑月娥更应诚其意、正其心,放下个人私利筹谋,聆听民意,带领政府一众官员承担应有之责,正面回应市民提出已久的五大诉求,还香港于《中英联合声明》中庄严承诺的民主自由。”

他们希望,面对眼下动荡纷乱的社会:“香港人更要团结一致,共同进退,为我们、为下一代守护我城我家!”

港府新闻处新闻主任

署名为“爱护香港的政府新闻处新闻主任”发出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明白社会期望新闻处能够保持政治中立,然而当前香港局势已没有选择中立的余地,保持中立和沉默等同支持施压者、向恶势力低头。”

他们谴责港警对示威者的暴力清场,还说,元朗白衣人无差别袭击市民事件已令人发指,然而港府及后竟将上环示威活动与元朗袭击的回应以同一新闻稿处理。

他们强烈反对新闻处副处长斐博历早前向公营机构发电邮要求“维护特首尊严”,“在目前政治危机下,盲目支持政府施政、维护特首面子,不但完全无助解决问题,更加是罔顾广大市民福祉,违背公仆宗旨。”

他们要求需要为事件负责的官员下台,并立即回应市民的五大诉求。公开信的最后,他们形容“我们都是身处高墙的鸡蛋,在鸡蛋和高墙之间,我们除了永远站在鸡蛋那边,更加希望可以成为保护鸡蛋的高墙”。

除了上述这些公开信,另外还有署名“立法会秘书处职员”、“医管局文职人员”、“一班热爱香港的医管局职员”、“建筑测量业界”、“司法机构职员”、“NGO同事”、“幼稚园老师”、“不同院校的职员”以及“空少空姐”等近60个公务单位和民间团体也发表了公开信。#

责任编辑:萧律生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