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化沈万三
在明清笔记小说中有很多关张三丰及其弟子的事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张三丰和巨富沈万三的传奇故事。一个是隐显莫测的人间活神仙,一个是富甲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他们的故事,令沉迷的世人心动不已。
《张三丰全集》记载,沈万三能富甲四方源于张三丰所授的炼金术。
沈万三家居长江入海口的周庄,开始只是一个普通渔户。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偶遇一道士,“神采清高,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髯如戟”。沈万三见他头“戴偃月冠,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皆然,不饰边幅”。又见他“日行千余里”,吃饭或吃“升斗”,或“辟榖数月”,不吃而容貌丰润。沈万三知是方外异人。
沈万三本是“心慈好施”之人,对张三丰更是“极力供俸”。一日张三丰酒酣畅谈自己身世,万三闻言,五体投地,拜张三丰祖师,并乞求指教:“愚尘愿以救济,富寿非敢望也。”张三丰于是收他为徒,教以炼金术。“于是置办药材,择日启炼”,七七四十九天开炉,不成,张三丰叹息不已。
沈万三自谓机缘未至,于是拿出全部积蓄,并售船卖网,再炼。谁知炼了一半忽然失火,炼金的丹炉茅屋皆尽焚毁。沈万三深叹自己福薄,张三丰亦劝他不要炼了。沈万三夫妇毫无怨意,苦留张三丰再炼,因为钱都用完了,沈万三夫妇商量把小女儿卖了,张三丰心喜他们夫妇志坚。
最后张三丰“复以死汞点铜铁,尽成黄白玉石,相接长生”。张三丰预知沈万三有发配边疆之祸,临行嘱曰:“东南王气大盛,当晤子于西南也。”
于是沈万三“安炉大炼”,不到一年“富甲天下”,“凡遇贫乏患难,广为周给”。沈万三做起贸易,“直遍海内”。民间则传说沈万三得了聚宝盆,故财源不断(明董谷《碧里杂存》),称沈万三“资巨万万、田产逾吴下”。
《滇南践约》记载,明洪武中,南京城的城墙自洪武门至水西门坍坏,下有水怪潜窟,城墙筑好又倒塌,明太祖朱元璋召沈万三谓曰:“尔家有盆能聚宝,亦能聚土筑门乎?”万三不敢辨白,承命起筑城墙,刚立基就有三分之一倾塌,沈万三暗将丹金数片投入,筑之始成,耗费巨万。明太祖欲犒劳军队,召万三贷之,曰:“吾军百万,但得一军一两足矣。”万三如数捐输,毫无困苦。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沈万三开罪于明太祖朱元璋,被治罪全家先徙辽阳,后流放云南。历经魔难,在云南再遇张三丰,功成圆满,白日飞升。
沈万三全家都是有缘之人,张三丰留有诗句:
“秦淮落落大渔家,看破浮云似暮霞。乘月泛舟沽绿酒,感君从我问丹砂。黄中妙理何人识?白下英雄此个夸!愿把赀财参道法,一堂妻子不咨嗟。”(《游金陵赠沈万三》)
“群雄扰扰尽征戡,我与先生把道谈。今日东南王气盛,他年晤子到西南。”(《别万三》,《张三丰全集》)
《将之云南先寄故人并序》:
“余自洪武二年己酉至二十四年辛未,居武当二十有三年矣。其间着丹经,舒清啸,晦迹韬光,云来鹤往。近闻沈三山得罪朝廷,徙于滇上,株连其婿余君。西南之约,吾其行乎?爰为作此,先慰天南海曲之迁戍者。
“壶中日月洞中春,二十三年静里身。遥知远徙云南客,蠢雨蛮风忆故人。”
《滇南会沈子三山兼赠令倩余十舍》:
“一家眷属小游仙,翁婿同居滇海间。玉涧郎君余十舍,冰清老丈沈三山。都因象齿能为祸,未触龙鳞早犯颜。今日我来齐度脱,大丹还胜大刀环。”
《赠沈线阳余飞霞两女仙》:
“线阳仙女,薛真阳之高徒,沈三山之长女也。弱龄出世,父徙云南,忽来拜省,与余女同服大药,冲举而去。余女者,十舍令爱,西平侯沐春夫人,得母翁外丹之传。飞霞乃吾赐号也,尝有小传记之。
“十舍非无子,三山亦有儿。仙姑与妹女,阆苑两灵芝。服我天元药,飞升昆明池。老翁开笑眼,吾道属娇痴。”
三、仙踪云南
云南是中国的缩影,云南各民族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景颇族自称是“袍姬”,与周民族同为姬姓氏族。参照今天景颇人聚居地的地名,还能回溯他们的祖先迁徙途中曾逗留过的地方。纳西族不仅有北方迁来的说法,还有遗物作为见证,纳西古乐,大部分内容都是中原地区的宫廷音乐和洞经音乐。历史上千古英雄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带入云南,并在那里保留下来。
张三丰在武当居二十三载,闻沈万三得罪朝廷,发配云南,于洪武二十五年秋离开武当前往云南,践西南之约。张三丰云游民间,屡显神异,留下许多神话,成为古老民族救苦救难的大神仙。
云南大理诺邓村的虎头山上有一组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第一座道观即是张仙祠。内塑张三丰真人像,前有楹联:“邋遢自称名只爱一蓑一衲;神仙随脱化不忘斯世斯民。”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张三丰】系列文章。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