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公布:抗23种癌症的对应食物 肝癌肠癌都有

预防癌症
本文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报告,列出可能提高或降低罹癌风险的食物。(Shutterstock)

编者按:大肠癌、乳癌、肝癌⋯⋯都和哪些食物有关?马克·史坦格勒及保罗·安德森医师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从2007年到现在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提出有力证据,来说明有可能会提高或降低罹癌风险的食物与23种常见癌症之间的关联。可以根据自己常见的家族病史或罹患的癌症类型做饮食规划,预防癌症的发生或复发。

提高/降低癌症风险的食物

       

►大肠直肠癌

• 全谷物可降低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 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 乳制品可降低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 红肉会提高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 加工肉品会提高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 每天喝两杯或以上的酒精性饮料会提高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乳癌(停经前和停经后)

• 酒精性饮料会提高罹患乳癌的风险。

►乳癌(给乳癌存活者通用的饮食建议)

• 摄取含有纤维质的食物。

• 摄取含有大豆(黄豆)的食物。

• 减少摄取全脂肪及饱和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

摄取含有大豆(黄豆)的食物对乳癌存活者有益。
摄取含有大豆(黄豆)的食物对乳癌存活者有益。(Shutterstock)

►食道癌

• 酒精性饮料会提高罹患食道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 经常饮用滚烫的玛黛茶(南美洲传统有喝热茶的习惯),会提高罹患食道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胃癌

• 每天喝三杯以上的酒精性饮料会提高罹患胃癌的风险。

• 用盐腌制的食物会提高罹患胃癌的风险。研究指的主要是含盐量高的食品及盐渍类食物,包括亚洲人传统制作的腌渍蔬菜、咸鱼及鱼干。

• 加工肉品会提高罹患非贲门胃癌的风险。

►膀胱癌

• 喝含有砷的饮用水会提高罹患膀胱癌的风险。

►肾脏癌

• 每天喝30 公克(约两杯)的酒精性饮料会降低罹患肾脏癌的风险。但没有足够的具体证据,表明喝更多是否能让风险降得更低,例如一天喝50 公克(约三杯)或70 公克(约五杯)。

►肝癌

• 一天喝约三杯或三杯以上的酒精性饮料可能导致肝癌。

• 遭黄曲毒素(真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会提高罹患肝癌风险(黄曲毒素是因为食物贮存不当而产生,通常在潮湿暖和的开发中地区,食物更易受到黄曲毒素污染)。可能遭黄曲毒素污染的食物,包括:早餐谷类制品、香料、花生、开心果、巴西胡桃、辣椒、黑胡椒、水果干及无花果。

• 喝咖啡与降低肝癌风险有关。

发霉的花生等食物不能吃,否则可能引起肝癌。
花生等食物需要恰当保存,遭黄曲毒素污染的食物会提高罹患肝癌风险。(Pixabay)

►卵巢癌

• 有限的证据显示非淀粉类蔬菜可降低罹患风险。

►子宫内膜癌

• 喝咖啡可降低罹患风险。

• 升糖负荷较高的食物会提高罹患风险。

►子宫颈癌

• 有限的证据显示胡萝卜可降低罹患风险。

►胰脏癌

• 含有叶酸的食物可降低罹患风险。

• 有限的证据显示水果可降低罹患风险。

• 有限的证据显示红肉会提高罹患风险。

►肺癌

• 吸烟者摄取蔬果可大幅降低罹患风险。

►口腔癌、咽癌及喉癌

• 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非淀粉类蔬果及食物可降低罹患风险。

• 摄取酒精性饮料会提高罹患风险。

• 玛黛茶会提高罹患风险(但只有在用金属吸管喝滚烫茶水时,才有明显的罹癌风险)。

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非淀粉类蔬果及食物可降低口腔癌罹患风险。
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非淀粉类蔬果及食物可降低口腔癌罹患风险。(Pixabay)

►鼻咽癌

• 有限的证据显示非淀粉类蔬果可降低罹患风险。

• 广式咸鱼会提高罹患风险。

►摄护腺癌

• 含有茄红素和硒的食物可降低罹患风险。

• 有限的证据显示豆类以及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可降低罹患风险。

• 富含钙质的食物会提高罹患风险。

• 有限的证据显示加工肉品、牛奶和乳制品会提高罹患风险。

►胆囊癌

• 有限的证据显示甜椒、鱼、咖啡、茶及酒精性饮料可以降低罹患风险。

►皮肤癌

• 喝含砷的饮用水会提高罹患风险。

►甲状腺癌

• 蔬菜可降低罹患风险。

• 在普遍碘不足的地区,多吃鱼类可降低罹患风险。

长期碘摄取不足,吃鱼可以降低甲状腺癌风险。
长期碘摄取不足,吃鱼可以降低甲状腺癌风险。(Pixabay)

►睾丸癌

• 牛奶和乳制品的摄取会提高罹患风险。

►淋巴癌和血癌

• 蔬果摄取量增加与这两种癌症发生率降低有关。

• 肉或红肉与这两种癌症发生率提高有关。

• 酒精性饮料可降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生率,尤其是勃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 提高牛奶及乳制品的摄取量,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本文摘自《超效抗癌:40年临床经验证实有效提升生活品质、延长寿命的关键辅助治疗》 三采文化出版>

文/马克.史坦格勒医师(Mark Stengler)、保罗.安德森医师(Paul Anderson)

责任编辑:李清风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