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端午节

粽子的文化传统已有两千多年,甜咸荤素各有千秋,承载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一份节日的文化记忆。(Shutterstock)
一起文化寻根:回顾端午的故事与传统节
文 |昀开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当这个节日来临,耳边总会响起那首熟悉的童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简单的旋律中,承载着关于童年、家庭与文化的温暖记忆。

在传统观念中,端午节是“送瘟驱毒”的重要节日。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瘟疫易发,毒虫出没,人体也最为虚弱。于是,世代相传的节日习俗应运而生:插艾草、佩香囊、饮雄黄、系五色线……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不仅祈求健康平安,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与情感的传递。

一、辟邪的五彩线和香囊戴起来

端午节这天,最让人期待的一件事,就是系上五色绳。青、白、红、黑、黄五色线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将这些颜色的线搓在一起,再对折,就神奇地拧成了一条漂亮的绳子,戴在手腕上或脚腕上。大人常常叮嘱,要等端午后第一场雨时摘下来扔进水里,让水流带走瘟疫与疾病。五彩线又叫“长命线”,五色代表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避灾,保佑健康平安,是一种传统的护身符。

香囊同样是节日必备。我小时候常常和大人一起动手做香囊,有时候用各色毛线缠成漂亮的菱形,也有用花布缝制的,里面装着柴胡、艾叶等中药材,香气扑鼻,挂在身上,蛇虫自然避开。如今的香囊里还加入丁香、白芷、雄黄等,不仅香气宜人,还能祛病避邪,是实用又有仪式感的传统佩饰。

和谐荷包 – 图中的螃蟹与荷花象征和谐。(台湾故宫南院提供)

二、粽子蘸白糖,回味无穷的家的味道

粽子的口味南北各异。在我北方的家乡,甜粽子是主角;而在新加坡,更多是福建肉粽、广东粽和娘惹粽。节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是我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外婆会早早备好糯米、高粱米、黄米、红枣、红豆和粽叶,大人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孩子们也忙着捋粽叶、装米,不时偷吃几个红枣。
粽子要慢火煮几个小时,屋里满是粽香。我最爱的,是高粱米和黄米粽子,软糯有嚼劲;女儿则喜欢糯米粽蘸白糖,甜滋滋的,是她心中最美的节日味道。这一口粽香,包裹着的不只是食物,更是家的味道,是亲手包出来的幸福记忆。

三、门口的艾草挂起来,赶走五毒虫

小时候,端午节家家户户会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艾草香气独特,摸过后手上也留香,这种味道,也成了我对端午节最深的记忆之一。

古人说端午时节“百毒俱生”,五毒(蜈蚣、蛇、蝎、蟾蜍、蜘蛛)活跃,而艾草、菖蒲被称为“纯阳之物”,能驱邪避疫。如今,艾草在中医保健中广泛应用,艾灸、泡脚都被认为有助于调理身体、增强体质。女儿小时候,我也常用艾草水给她泡脚,希望用这份传统智慧守护她的成长。

四、额上点雄黄酒,疾病远远走

雄黄酒自古被认为能解毒防疫,民间还流传《白蛇传》中白蛇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的故事。小时候,长辈会在孩子的额头点上雄黄酒,写一个“王”字,说这“王”是老虎的象征,能镇邪避害,把不好的东西吓跑。
“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这句老话道出了这项习俗背后的心愿。这种带着仪式感的传统,至今仍深藏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寄托着长辈对孩子们健康平安的朴素祝福。

五、鸡蛋立起来,运气跟着来

端午节还有个童趣盎然的小游戏——立鸡蛋。据说五月初五天地间阴阳调和、阳气最盛,鸡蛋最容易立起来。我们小时候总会试着在桌上把鸡蛋“立起来”,成功了,就意味着一年好运。这个小游戏简单却充满乐趣,也增添了节日的欢快氛围,成为记忆中最温柔的节日插曲。

六、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尤其在中国南方格外盛行。我小时候在北方,只能透过电视感受龙舟竞渡的热闹。而如今生活在新加坡,有幸能亲眼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这里的龙舟赛历史悠久,各大龙舟俱乐部齐聚一堂,气氛热烈,令人振奋。这项传承千年的传统,在节日的鼓点和桨声中,延续着我们对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与敬意。

結語:文化寻根 ,传统弥新

年复一年,端午节的习俗在一代代人的手中自然传承。艾草的清香、粽子的米香、雄黄酒的药香、香囊的草香……这些熟悉的味道,不仅唤醒了童年的记忆,也唤起了生活中难得的仪式感,悄悄把我们与祖辈的情感连接在一起。
节日的意义从不止于一顿粽子的美味或一次热闹的庆典,它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是我们对传统的敬畏与珍惜,更是一次向内的回望,一次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与确认。◇

端午节的故事——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不与世沉浮,作诗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坚持正道,忠心为国,却遭谗言陷害,被楚王流放。他眼见国家危亡,心忧家国却无力回天,悲愤绝望之下,于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百姓听闻屈原投江,悲痛不已,纷纷划船沿江寻找,敲锣打鼓驱邪,用粽子、鸡蛋投江喂鱼虾,还把雄黄酒倒入江水中驱赶水兽。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