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昀开
图|Pdexels
妈妈的十月怀胎,开启了我们今生为人的旅程。一声“妈妈”,总能唤起内心最柔软的依恋——只要妈妈在,自己就永远是个孩子;一句“妈妈”,也承载着世间女性那份温柔、坚定与无私的守护。
从小到大,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位女性,是姥姥和妈妈。她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照顾着整个家庭。小时候的我,从未深想,只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她们天生就是妈妈,是姥姥,是厨房里飘香的饭菜,是夜里悄悄盖好的被子,是那个永远在身后的人——不问回报,却始终如一。
直到我长大,为人妻、为人母,才渐渐意识到:她们不仅仅是妈妈,她们首先是“女人”。她们也曾是年轻的少女,也有过梦想与烦恼,也渴望被理解与呵护。只是因为成为了母亲,她们悄悄收起了自己的情绪与渴望,用无需言说的爱,撑起了一个个温暖的日常。
母爱的代际相传: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段路到另一段人生。
姥姥的慈爱,温暖我一生
我从小跟姥姥生活在农村,童年的记忆里,全是她的温暖与呵护。她每天起得很早,为我准备早餐和带去学校的午饭。饭菜做好后,总是笑盈盈地唤着我的乳名,把我从梦中轻轻叫醒。一睁眼,屋里烟气缭绕,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天还没亮,我就要打着手电筒和同伴去镇上上学。姥姥总是坚持送我到村口,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她才转身回家。
她是村里的热心人,记得每个人的生日,说话风趣,爱开玩笑,人缘极好。寒冷的冬天,如果我忘了关门,她不会生气指责,反倒笑着说:“谁的尾巴夹住啦?” 我从来不贪吃,通常只吃一碗饭,她便打趣叫我“大管家”。
姥姥特别会做饭。虽然农村条件有限、食材不多,但她总能变出新花样:榆钱馍馍、荞麦面饸饹、自己卤水点的豆腐、野菜粥、红枣糕、火炉摊玉米饼、棒子米粥、豆角饭……每天几乎不重样,她像变魔法似的,满手巧心思。做好了吃的,她总要我送给村里的亲戚和孤寡老人。而她的慷慨,也让我经常吃到别人送来的美食。
长大回家听她和亲戚唠起往事,我才懂得她作为“女人”的不易。她十几岁嫁给姥爷时,姥爷已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幼子。她既要当继母,又要养育四个孩子。岁月的艰辛写在她劳损的膝盖和变形的双手上,而她始终用爽朗的笑声和乐观的心态,把苦熬成甜。
姥姥去世那年,我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赶回参加她的葬礼。那段时间,我深陷自责与遗憾。直到一次家庭系统排列的疗愈工作坊上,在角色扮演的仪式中,我终于对她的灵魂倾诉压抑多年的歉意。那一刻,我感受到她在另外空间满怀爱意的拥抱着我,原谅了我的不孝,我也终于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后来我回老家,去山中寻找她的坟墓。一只蝴蝶一路跟随,直到我停到一棵山楂树下。冥冥中我知道,那棵树对面的那片安静的土地,就是她安息的地方。今生的缘分虽然已尽,但那份心灵的感应,从未远去。她的爱,早已镌刻在我生命深处,成为我一生的温暖底色。
妈妈的苦恼,带给我人生的思索与启迪
妈妈是家中的长女,从小就非常能干。她自己经营餐厅,社交应酬游刃有余,做事雷厉风行。无论做什么,她总能做到极致。家里永远整洁如新,即便缝个小包,里外也精致无瑕。这种做事细致完美的能力,是我这个大大咧咧的人难以企及的。
妈妈的观察力极强,心思细腻。我身体或心理上哪怕一点细微的变化,她总能第一时间察觉。但童年记忆中,让我最困扰的,是她和爸爸之间频繁的争执。争吵后,妈妈总是伤心难过,我和弟弟则习惯性地去调和——只是我们并不能真正解决什么。那时紧张、压抑的家庭气氛,常常让我感到窒息。也因此,我很早就开始思考:人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苦?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直到近几年我开始修炼,才渐渐明白:人的命运有其因缘轨迹,人生的苦与乐,都不是偶然的安排,皆有因果。夫妻之间的缘分,不过是某种因果关系的延续—— 前世未了的愿,或是今生要偿的债。很多时候,是非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一切,并从中成长。
我也将这些体悟分享给妈妈,她慢慢开始释然,不再执着于情感中的痛与纠结。我们都意识到,人生其实是一场修行。苦难的出现,并非惩罚,而是觉醒的契机。它带来的,不只是伤痛,也可能是一条通往理解与慈悲的路。
成为妈妈,成就了我生命中全新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有了孩子,人生才算完整。但真正进入婚姻后,我们却因为身体原因,久久无法如愿。那段日子,我们尝试各种医疗方式,也曾攀上高山古寺,虔诚祈祷神明赐予我们一个孩子。直到有一天,我仿佛听见了孩童欢快的笑声——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孩子来了。确认怀孕那一刻,如同奇迹降临。我们一直将这个孩子视作上天的礼物。
人生前二三十年,我几乎是被社会的节奏推着往前走,按部就班,从未真正关注自我,体会生命的深层意义。直到孩子的到来,我才开始经历真正的蜕变。养育孩子的过程,让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对生活的理解,对他人的包容力,对痛苦的承受力,都在不断扩展。我常常觉得,孩子是一个天使,是她牵着我,走上了回归本心、觉醒自我的道路。她带给我的成长,远远超越我过往所有的学习与经历。
因为这个小小的生命,我学会了无条件地爱与接纳,学会了为爱付出而不求回报。母性的本能让我变得坚强勇敢,我拒绝流行的剖腹产,坚持顺产;哪怕身心俱疲也要全母乳喂养,只为给孩子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在看似琐碎却意义非凡的日常里,我一点一滴地体悟着“母亲”的真正含义:无数次克服困意与疲惫,在深夜起身喂奶;因孩子高烧而紧张落泪、彻夜不眠,努力学习医学常识与中医按摩;在她蹒跚学步时屏息守护,感叹生命成长的神奇;为了更好地理解她的情绪与需求,我开始研读儿童心理学……正是这些点滴中的蜕变,让我见证了生命的奇迹,也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母亲,是女人最深的修行
女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身份的转变:女儿、朋友、妻子……但唯有“母亲”这个角色,是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刻进生命深处的。那一声稚嫩的“妈妈”,不仅唤出了我们全部的柔软与力量,
身为母亲,是一场深沉而悠长的修行。她让一个女人真正长大,在付出与守护中,学会理解、慈悲和爱。
在这个属于母亲的日子里,愿所有默默为家庭付出的女性,都能被温柔以待;也愿我们在说出“妈妈”这两个字时,不忘她们也是鲜活生动的“女人”。◇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