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孩子把餐厅、捷运、公车等公共场所或是社交场合当成大型游乐场,尽情大声喧哗或是追逐嬉戏,不仅侵扰到他人的权益,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遇到这样的状况时,父母常会出现两极的反应,不是反应过度,当众斥骂小孩;就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直到发生事情时,才开始追究责任。
自小建立孩子的基本礼仪观念与习惯,成为优雅、知礼的小绅士、小淑女,已是现代父母不可马虎的功课。中华民国礼仪协会理事长黄馨仪表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礼仪的训练,在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父母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与腹中的胎儿进行讲“礼”的对话,例如早晨起床时与肚子里的宝宝道早安;孩子出生之后,父母除了要持续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外,自身的言行举止也要适度合宜,因为肢体的表达有时候远比说话更快速、更直接。
黄馨仪还提醒父母,教养孩子时绝对要能狠得下心,只要是正确的,父母就该坚持,不能因为舍不得或是孩子耍赖就妥协,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独立与守规矩。此外,父母幽默感的建立也很重要,不仅能化解教养所可能导致的僵局,更能让亲子互动更自然、更润滑。
〈餐桌礼仪教战篇〉
黄馨仪说,令人喜爱的小绅士、小淑女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凡事以不妨碍别人为原则,处处尊重他人,时时展现自己的风度与气质。”
黄馨仪又表示,礼仪的训练不是上流社会的装饰品,也不是有钱人家的奢侈品,而是日常的生活教育,更是新时代的时尚教育;尤其是小朋友的餐桌礼仪,更同时表征父母的修养与小朋友的教养。
那么现代父母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礼”吃遍天下?黄馨仪归纳了几个要点:
餐桌禁忌
1.不可随便换座位。
2.点菜时不能用手指别人桌上的食物。
3.不宜动不动就拨弄头发。
4.不可和服务生啰唆或是乱开玩笑。
5.不可强迫大人帮忙吃不喜欢的食物。
6.上菜的间隔时间不宜将身体往椅背躺。
7.不宜趴到桌底下。
餐桌仪态
1.由座位左侧入座,身体上身保持自然挺直。
2.招呼服务生时,掌心朝向自己,然后挥动四指。
3.身体离桌缘约两个拳头远。
4.吃任何一道菜均应食物就口。
5.手肘不宜搁在桌上或是椅背上。
6.用餐时不跷二郎腿。
正确用餐技巧
1. 吃生菜沙拉时,可以用主食刀将生菜切开再食用,不可像牛吃草似的大口大口的啃。
2. 肉类要由左至右切成小块入口,蛋糕要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入口,水果要用水果刀分段吃。
3. 吃中餐时,要尽量取用靠近自己的菜肴,不可站起身,以横越的方式夹取较远的食物。
4. 喝饮品时,应将汤匙拿出。
5.正确拿杯子的方式,应该是轻轻地扶拿住杯把,不要将手指整个穿过杯把。
6.拿中式碗筷时,应该轻轻托着碗底,看起来会比较优雅。
餐桌四时
1.打喷嚏时:要用自己的纸巾遮住口鼻,且尽量脸朝下。
2.感冒时:最好是不出席餐会,以免传染他人。如果真的必须参加,擤鼻涕时要用卫生纸包住鼻子,并轻按鼻翼两侧,不可发出很大的声音。
3.他人呛到时:为避免呛到的人尴尬,态度要很自然、不在意的样子。
4.东西掉到地上时:如刀叉或碗筷,不可弯下身去捡,要很有礼貌的请服务生帮忙捡拾,并请更换干净的餐具。
餐巾的使用
1.入席时,摊开餐巾对折或是呈三角状,口朝外放置大腿上。
2.暂时离座时,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用餐完毕离去时,才可将餐巾放在桌上。
3.使用餐巾擦嘴时,要用餐巾的四角轻按嘴巴。
4.由口中取出骨头或是鱼刺时,应以餐巾遮住再取出。
5.不可以将餐巾当作卫生纸用力抹嘴,或是拿来擦拭餐具。
吃相七不
1.不剔牙,真的有必时,应以手遮掩。
2.不打嗝,真的忍不住时,要记得向同桌的人道歉。
3.不喜欢的食物,不可吃进去又吐出来。
4.不挥舞刀叉。
5.不狼吞虎咽。
6.吃东西时不可发出声音。
7.口中有食物时不宜开口说话。
父母三不原则
1.用餐时,不跟孩子谈论对立性的问题,以免影响用餐情绪与气氛。
2.吃饭是件愉快的事,要保持轻松的心情,不与孩子谈论伤感的事情。
3.吃饭时要避谈不洁的话题。
自由时报记者吴淑文/采访报导教战篇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