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元目犍连神通第一 盖不过亡母业力

善恶有报, 因果报应, 盂兰盆, 目犍连, 神通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瞒得了凡夫俗子却瞒不过天地神灵。(大纪元)

目犍连(Maudgalyayana)是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在修成神通之后,第一刻就是想要回报亲恩,那时他的生母已经往生,就发生了一段“目犍连地狱救母”的故事。然而目犍连用他的广大的神通也救不了自己的母亲!他的神通盖不过他的母亲的业力!后来目犍连的母亲是怎样得救的呢?到底是什么力量做到的?从佛经记载的故事中有值得深思之处。

盂兰盆节

       

在佛教中,七月十五日这天,称为佛欢喜日、佛自恣日,同时也是今人所称的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据南宋僧人释志磐《佛祖统纪》记载,中国最早设盂兰盆斋始于南北朝时代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当时梁武帝在同泰寺(即现在南京鸡鸣寺)设盂兰盆斋供佛僧,其后每年七月十五又普施到其他寺院。到了唐代,盂兰盆会更是盛大。这个盂兰盆会起源于目犍连救母。

在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所译《佛说盂兰盆经》中有目犍连(Maudgalyayana)救母的故事。(*“盂兰盆”,梵语音Ullambana,唐代《玄应音义》卷十三,音译为乌蓝婆挐(挐,音:拿),意义是“救倒悬”。“倒悬”形容人堕入饿鬼道、地狱的痛苦。)

目犍连亡母堕入饿鬼道

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神通第一。他在修成神通时,即想要报答母亲生育之恩。他以天眼通功能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因偿还生前的罪业而遭受折磨、不得吃喝,浑身只剩皮连骨了。目犍连的母亲在世时到底犯了什么严重的罪业?她在生前糟蹋了很多食物,贪心、易怒、恶念很重,不修口、不修为,待人刻薄而且又毁谤三宝。

目犍连是一个孝子,看到母亲受苦,他用神通化出一钵食物送到母亲面前。目犍连的母亲得到食物,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连忙以皮搭骨的左手护钵、右手急急要拨食,却见食物到她嘴边就化成红火炭,怎么也吃不了,而当火炭落到地面却又变回食物。目犍连非常伤悲!虽然自己有广大的神通,却救不了自己的母亲。

目犍连于是前去请教佛陀如何才能从地狱中救出自己的母亲。佛陀说,他的母亲罪业深重,不是一人救度得了的,须要合十方众僧的神威才能办到,并指示他,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个时机。以现代人的话说,这一天有很强的能量。怎么个说法?

黄历七月十五日,出家僧尼完成夏安居修行(从春季到夏季的修行),并在这一天要发露忏悔自己的罪业(称“自恣日”)结束夏安居,所以这一天善能量最强。佛陀嘱咐目犍连,在这一天准备五果、百味美馔和衣物、各种用具,装入盆中,在佛前供养十方众僧,得众僧人共发善愿,祝愿七代父母,他的母亲才能脱离饿鬼道。

目犍连遵从佛祖的教导,在七月十五日以盆斋供十方众僧。在佛陀的善允下,目犍连的善念,凝聚十方众僧的善能量,终得以救出堕饿鬼道的母亲脱离苦海。

善恶有报 神目如电

在《佛说盂兰盆经》中的目犍连救母的故事精神,和中国儒家的“孝道”思想有相通,这个故事流传在中国的佛经说唱变文、杂剧和后来的明清戏剧中,成了中国人熟知的《目连救母》(目莲救母),情节也深入古代中国社会人心。在宋代,中元节的游艺活动中,《目连救母》一连搬演好几天;明代京剧《目连救母》也很有名。

《目连救母》展现一层普世的文化概念--善恶有报,自己造的业就要自己还。即使是具足神通有如目犍连也无法代偿别人的罪业,即便是父母的罪业。造业者只有自己受苦了、改过向善了,才有脱离苦海的希望。目犍连的母亲生前造业深重,到了地狱中一旦得到食物就深怕其他恶鬼抢食以手护钵,可见她的自私的执念还很深重,没有悟道。怎么“食物拨到嘴边就化成火炭”怎么也吃不了?古人不是讲“神目如电”嘛!可见心底细细微微的一丝一念都逃不了神眼,心中一点善念,一点迁善的微光,神佛都知道,反之,不也是一样。

从《目连救母》这个佛经故事的广传,并和中国社会结合,黄历七月十五日也成了慈悲喜舍融天地、普渡报恩度人心的日子,佛教盂兰盆会和中国民俗合为中元节俗,在其中告诫后代,因果报应的天理一直没有改变。修行在自己,己身所造业力不是他人的神通可以救赎得了的。神目如电在考察,造了业,就得还。

奇妙的是,这个故事中,也展现了殊胜的一面--当世间众多的善能量凝聚齐发的时候,也能感动神佛,也能拯救倒悬的世界。@*#

责任编辑:方沛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