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时,还在读研究生的他用咖啡渣拌上糖,试做了第一个环保咖啡杯;10年后,这位德国年轻人研创的可降解咖啡渣杯,已成柏林餐饮业界的新风尚。
在台湾,7-11自2004年来咖啡总销售量就超过3亿杯,全家超商的咖啡总销售杯数也近1亿杯。根据超商业者统计,台湾人每年喝掉28.5亿杯咖啡,平均每人一年喝掉122杯咖啡。而在美国,每年咖啡的消费量更是高达1.2兆杯。
您有没有想过那纸袋、咖啡纸杯、杯盖,成了大量垃圾,即使进了垃圾处理场,这些纸杯盖仍需要至少20年的光阴才能分解完。更何况,垃圾还不只是咖啡杯盖,还有大量萃取完的咖啡渣。
24岁研究生的起心动念
Kaffeeform是一家位于德国柏林的新创公司,将咖啡渣回收再利用,制造成可重复使用、可自然分解的咖啡杯。目前这家公司所制造的咖啡杯,100%可生物分解,可重复使用,在柏林市里的各大咖啡厅和餐厅广受喜爱。
这家新创公司的创办人朱利安·莱希纳(Julian Lechner)是1985年生人,2009年他在意大利博尔扎诺(Bolzano)攻读跨域设计硕士时,每天至少喝4~5杯咖啡,“那时我发现抛弃式咖啡杯因为内层漆上聚乙烯而无法回收,所以我很想研究并探询能否用咖啡渣打造环保咖啡杯的可能。”
于是,他将咖啡渣晒干,用糖当胶水混合塑形,这成为他第一个咖啡渣杯,也是他的毕业作品,还得到教授给予8分的高度肯定(满分为10分)。但他并不满意,因为糖分遇热会溶解到杯里,使得意大利咖啡越喝越甜,杯子遇热也会渐渐融化,不能重复使用,更不能在洗碗机中清洗。
选择相信 量产成功
为了构筑梦想,他辞掉工作专心投入研究,后来与德国工研院Fraunhofer以及化工厂Haute Innovation合作研究,一晃三年过去,不记得投入多少成本,也不知道终点在何方、梦想何时能实现。
莱希纳说,“许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吧!当年的我确实也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还好,我最终还是选择‘相信’,相信一定能找到方法。”在尝试了20种不同的配方后,才发现毛榉木木屑。
毛榉木是欧洲常见的家具材料,磨碎的木屑又轻又稳,可以固定杯子塑形,更因质地轻巧而让顾客携带方便,他拿着自己打造的样品模型,说服原本只接大单的当地工厂进行生产,终于让咖啡渣杯可以大量生产。
坚持理念 串连产业
不像德国工厂偏好雇用低价的东欧移工,莱希纳坚持不同的做法,他接洽社会企业Mosaik Berlin,帮他雇用了25位国内身障同胞。他们负责搜集当地咖啡馆的咖啡渣、包装杯子,并分送至销售通路,实现他提升社会影响力的理念。
在销售通路的选择方面,他也很有原则,只与他理念相契合的咖啡馆或环保概念店合作,比如以永续环保理念闻名的柏林Isla Coffee,这家店的老板杜兰说,“朱利安的咖啡杯和我的咖啡馆理念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甚至其物流服务,是由自行车快递物流服务Crow Cycle Courier Collective,这组自行车队骑到柏林各角落的咖啡厅去回收咖啡渣,以便提供大量制造这环保咖啡杯所需的原料。
自行车快递创办人山姆说:“2018年3月我们主动写信跟朱利安表达我们认同这样的理念,并希望能提供协助,于是我们安排见面开会,当天就决定用我们的自行车物流服务,这个合作模式让我们无比兴奋。”
每天收集到的咖啡渣可以110磅(100斤),在Kaffeeform工作坊会经过分类和清洗,再运送到另一工厂进行干燥,与植物纤维、毛榉木颗粒和天然树脂混合后,再以高热和高压的方式塑型,大概每6杯咖啡渣可以制造1套意大利咖啡杯和碟;成品的原物料有40%是咖啡渣,更达成“100%生物可分解”的理念。
优质设计获得肯定
这些咖啡杯除了环保、可自然分解和重复使用之外,一只才160克重,闻起来还有淡淡的咖啡香,因为咖啡渣的材质,塑形后的咖啡杯并不光滑,每个杯子的纹路都不一样,既自然,又充满咖啡本身的疗愈香气。清洗起来也简单,只需丢入洗碗机,而且非常耐用、不易损坏。
现在样式也增多了,不但有浓缩咖啡杯碟,也有卡布奇诺的专属杯碟、外带环保杯等。
朱利安因此陆续得奖,2018年拿到德国知名的红点设计奖的最佳设计奖,还中选欧盟气候变迁知识创新组织(Climate-KIC)的“绿色奖励计划”。朱利安说,“其实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强调废物回收再利用,可以再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也就是循环经济的精神。”
目前在柏林,有二十几家咖啡厅都在用Kaffeeform制作的咖啡杯和马克杯,在全欧洲共有150个贩售点;连台湾也有认同理念的爱好者,从德国带回来了喔。
朱利安说,“不只是咖啡杯,也想把咖啡渣做成生活用品甚至家具小物,请引领期待吧。”
相关影片»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