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纪元2025年07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新宇综合报导)近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内蒙古一矿厂参观学习时意外坠入浮选槽身亡,这起悲剧是中国不断发生的企业安全事故的最新一起。该事故迅速引发全国关注,不仅因为6条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更因其暴露了企业安全管理漏洞、高校实习组织问题以及监管缺失的深层问题。
为何落入浮选槽 几无生还机会
7月23日上午10时20分,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下称内蒙古矿业)进行参观时,他们站立的浮选槽格栅板突然整体脱落,致使6人坠入下方矿浆池。
综合陆媒报导,听到有人掉入浮选槽之后,现场工作人员采取了施救措施,在第一时间关停了浮选机,又通知中控室停掉所有设备。一名老师恰好扒住浮选槽上方设备支架没有掉下去,现场工作人员把老师上方的格栅板完全“起开”后将他救起。
在事发大约38分钟后,10时58分,公司的矿山应急小队抵达现场。又过了大约1小时,到12时01分,才救出了第一名坠落人员;12时40分,最后一名人员被救出。不幸的是,坠落的6名学生均已遇难。
遇难者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6人均是大三本科生,年龄20到22岁,他们参加的是由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
根据专业人士的说法,浮选槽主要是用来分选矿石和废石的,浮选槽里面一般都是密度很高的砂浆,类似沼泽,含有剧毒化学药剂,人一旦掉下去必须尽快救出,否则很快就会被矿浆堵塞呼吸道而溺亡。更危险的是,浮选槽内一般设有叶轮,一旦有人坠入,极有可能被叶轮击中。
东北大学校内知情人士魏女士24日告诉大象新闻,浮选槽内的高密度矿浆含有硫化氢等剧毒成分,同时还有高温运转的搅拌刀片,落入者在1分钟内即丧失行动能力。掉入浮选槽的学生基本没有生还机会。
一位遇难学生家长郝进(化名)对大纪元表示,在殡仪馆看到孩子们的容貌都保持完好,孩子们是掉在泥浆里直接就呛死了。

为何应急救援小队38分钟才到场?
7月25日下午,多家大陆媒体前往涉事选矿厂走访。在被问到为什么应急小队在事发38分钟后才到场时,内蒙古矿业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赵春波回应说,首先要关停设备,现场第一时间施救,并通知附近工友,这是最快的。出事之后,报到厂长那个级别就要通知应急小队。再报到公司主管领导、到董事长,就要研究预判,要不要启动大的应急预案。
根据赵春波的说法,当时的参观团队共有58人,包括51名学生、4名老师,和负责讲解的3名工作人员。
关于救援难度,相关专家表示,浮选槽内有矿浆,救援人员需要穿戴专业防护装备,且救援难度大,能见度极低,徒手打捞几乎不可能。
某应急危化救援队的队员元先生(化姓)向红星新闻表示,第一步就是停止设备运行,第一时间按下浮选机急停开关,确保槽内叶轮停止转动,避免对坠落人员造成机械伤害,同时通知中控室停车,随即呼叫专业救援力量。
元先生介绍,救援人员需穿戴长管供气呼吸器、全身防护服等专业防护装备,防止受到矿浆中的腐蚀性药剂伤害,同时佩戴安全带等,确保自身安全。可利用水下探测设备,如水下摄像头、声呐等,尝试确定坠落人员的位置。若设备无法使用,救援人员需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小心进入浮选槽,通过触摸等方式摸索寻找。同时,可以使用专用吊升设备,如小型起重机、滑轮组等实施打捞作业,配合坚固的绳索和网兜等工具,将坠落人员捞出。若条件允许,还可尝试使用吸污泵等设备,抽走部分矿浆,以降低救援难度,但需注意避免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来自另一个应急危化救援队队员安先生(化姓)认为,应急救援人员还是到得太晚,按规定发生事故报警后1分钟内出警,5分钟内到现场。
格栅板为何断裂?
这次事故的焦点是格栅板。安装格栅板这种镂空的装置,原本是为了便于工人观察底下的矿浆。
根据陆媒报导,这些钢制的格栅板每块宽约1米,长约1.5米,并排拼接,格栅板下方有槽钢横梁支撑,相邻的板块边缘会共同搭在同一条槽钢上。这些格栅板每平方米承重约500公斤。工作人员称,格栅板采用着点焊方式焊在上面,事发时一共有5块这样的格栅板发生坠落。
7月24日下午,东北大学批露的一份事故情况调查通报显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规格1.2m×3m)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对此,赵春波称,具体原因以后续调查组通报为准。
在化工厂从事土建的项目经理李施对澎湃新闻分析,焊接疲劳最多导致格栅板松动。有横梁支撑着骨架,一般格栅板之间又挨得很紧,焊接处本身并不受力。他认为,还是要结合原始的设计图纸才能判断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
受访的另一名施工人员王波表示,假设格栅板比匹配的孔格大一点,略高出支撑面,松动之后,人的重力集中在板的一侧。受力不均匀,可能导致它的一侧往上抬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B/T 4001. 1-2019》中的“钢格栅板”一章明确:“钢格板安装后应不能移动或脱离支承架。”该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陈威对澎湃新闻表示,前述标准指称的钢格栅板,是专门用于开放式工业平台的建材。开放式工业平台便于采光、采风,及时驱散气体,是工业建筑必需的一种设计。
陈威说,据他的经验,一些操作平台在使用时并没有人员聚集的场景,例如只用于检修大型工业设备、或者简单地打开或关闭阀门的工业平台。这样的平台,设计上有可能仅将荷载能力设计为2000N/㎡,即难以承受三四个人同时站在上面、甚至走动,其它供参观的部分则荷载能力更高。
陈威还表示,在仅供单人停留的格栅板与人行通道之间,应当设置栏杆,防止人员误入。工人对仅供单人走动的区域进行检修,涉及到需要松动地面的,也应当做好防护措施。他指出,现场也可能存在设计或施工上的问题,一起安全事故或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造成。

学生为何离开绿色通道 踏上格栅板?
与格栅板平台并行的是一条约1米宽的人行通道,即很多报导中所说的绿色参观通道,人行道的另一侧是护栏。但是人行道与格栅板之间没有护栏。按照安全规则,学生参观浮选槽时,是在约1米宽的绿色通道上行进,不应该站在格栅板上。
事发时在现场的选矿厂车间主任李春爽,曾向媒体回忆事发时师生坠落的细节。他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介绍,参观学习沿着车间内绿色参观通道进行,宽度仅有1米左右,平时两人并行是没有问题的。
事故当天,参观团师生总数为55人,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有3人。当时发生坠落的地方,距离李春爽讲解的位置,大约4米距离,已经明显偏离了绿色参观通道。
李春爽说,“我正在给前面的老师学生讲解,后面的学生也想看,可能直接从后面绕过去了。在进场之前,我们维护了现场秩序,但是参观通道上面,没有进行安全秩序维护。”
此次实习的51名学生被分成了2个班、11个小组,但当天在浮选车间参观学习时,并没有进行分批分次。李春爽说:“也没人跟我说需要分组,反正大家都集合在一块,都列队,我带领大家从现场走了一圈。”
李春爽还称,格栅板为钢制材料,日常每天都会检查,发生格栅板脱落的区域,平时也会有工作人员检查操作设备,但此次大规模学生参观学习,企业和学校在此之前并没有做过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检查。
事故调查组发现,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
谁的责任?
6名年轻的大学生,在一场原本应当增广见闻、实践所学的实习中,命丧含毒矿浆之中。他们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家属的,只有“还原真相”和“严肃追责”的迫切呼声。
从疲劳焊缝的格栅板,到缺乏防护的操作平台;从没有限员标识的现场,到未曾分批分次的实习安排;从学生为何离开绿色通道,到企业为何未设监管人员,每一个疏忽,都是生死之间的一条裂缝。
7月24日下午,一名学生的家属表示,孩子今年大三,是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得知噩耗后,自己手抖得无法和人交流”。该同学的父母和姐姐24日已抵达内蒙古满洲里。姐姐表示,家属唯一的诉求就是“还原真相,不要让相关的人逃脱责任”。
据报导,目前,涉事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3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康律师表示,从企业方来看,若经后续调查认定格栅板本身存在事故隐患,但涉事企业相关人员却没有及时发现并予以消除,其可能会被认定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事故主要责任人员可能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事故次要责任人员则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另一责任方是学校。王康表示,此次事故中,若涉事高校在对实习单位考察评估过程中存在过错,没有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明显问题,或者在实际实习过程中没有继续对学生的安全状况保持足够关注,那么,涉事高校需要为此向遇难学生家属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除了企业和学校,当地监管部门如果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督职责,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当地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管人员在平时对涉事企业的安全检查中存在失职、渎职,这些人也可能因涉嫌玩忽职守罪或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孙芸#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