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纪元2025年05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松、骆亚采访报导)美中关税战开打一个月后,5月7日美中各自宣布,本周末5月10~11日,将派代表在瑞士会谈。专家就本轮会谈与七年前美中贸易战谈判的不同点,预测了本轮会谈可能出现的情境,并分析了川普2.0的深刻变化。
中美瑞士贸易谈判 专家预测三点变化
美国自上月初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中共同步实施125%报复性关税。
关税战对中美贸易影响巨大。数据显示,中国上月对美出口货船数量年减60%,洛杉矶港货运量骤降35%,美国零售商库存周期缩短至历史低点。Flexport数据显示,北美港口5月到港货柜量年减38%,海运成本较2023年同期暴涨240%。
据摩根大通预测,中国对美出口下滑80%,美国核心商品价格恐上涨15%至20%。
外界关注美中启动周六(10日)开始的贸易谈判。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的访问中提前给市场预期降温,称实质突破概率极低。中共商务部则强调美国若继续采取胁迫式单边主义,谈判成果将难以落实。
美国总统川普周三(7日)被记者问及是否愿意降低对华关税,以促使中共进行谈判时,坚定地回答说“不会。”但川普周四表示,若美中谈判取得切实进展,考虑降关税;并再次说,“希望看到中国开放。”

周四(8日),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接受大纪元采访时分析,与七年前美中第一轮贸易谈判相比,中美在瑞士的谈判将出现三点变化。
第一,谈判灵活度会大幅下降。
第二,对北京来说,对外的语言会更重视“政治正确”与强硬姿态。
第三,所有承诺将更取决于内部权力结构,而非市场条件。这不利于达成可持续的贸易协议,但符合北京当前的国内统治需求。
何立峰是“政治执行者”不是“缓冲器”
此次谈判中方代表是中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与贝森特在瑞士会面。
对比七年前(2018年5月3~4日)川普1.0美中第一轮贸易谈判,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比如会谈地点、谈判人选等都发生了变化。当时,中方负责谈判的是副总理刘鹤。
刘鹤曾参与制定多份中国经济长期规划,长期在中央任职,扮演“智囊”的角色先后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起草经济讲稿。中共十九大上,刘鹤跻身政治局委员。
何立峰曾任中共国家发改委主任,在中共二十大上成为政治局委员,接棒刘鹤,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金融和工业事务。
黄大卫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何立峰与刘鹤的最大区别,不在经济理念,而在于政治角色。
他表示,刘鹤曾被视为技术型官僚,有一定改革与市场导向的立场,能在中共内部与外部世界之间充当“翻译机”和“缓冲垫”。而何立峰是彻底的“政治执行者”,是习近平在福建时提拔的心腹。他的忠诚度远高于专业性,他的使命也不是协商,而是坚守“政治底线”。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也对大纪元表示,何立峰是习近平福建旧部,属于之江新军的核心圈成员。他的风格是政治忠诚,强调大政府与党领导经济,不熟悉国际谈判。在对外经贸方面,何立峰主打国内需求、自力更生,换言之就是内循环为主。
“何立峰不会再像刘鹤那样作为中美经贸谈判的缓冲器,而是扮演执行与配合习近平经济战略的角色。他对市场改革派的压缩会更大。”
孙国祥认为,何立峰作为谈判代表,较难产生务实妥协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定调、意识形态先行。
川普2.0:美中从贸易冲突转为制度性冷战
对于川普1.0时期的贸易谈判,黄大卫认为,那其实是一场策略性拉锯战,而非真正为达成协议所设计的程序。
从2018年到2020年,他说,美方从“关税施压 → 谈判暂停 → 孟晚舟事件 → 第一阶段协议”一连串事件中,逐步验证了一件事:北京的战术性让步是可以被迫出的,但结构性让步永远无法期待。川普团队低估了北京“虚应故事、拖延时间、战术承诺”的能力。
黄大卫认为,2018年,川普仍有“逼北京开放市场”的幻想,仍想透过协议“修正”中共对全球经济的侵蚀方式。而2025年的川普及整个共和党鹰派阵营,已将中共视为一个无法共存的制度竞争对手,不是贸易对手,而是文明竞争者。
黄大卫表示,川普2.0将不再寻求达成表面协议,而会进一步将经济议题战略化、制度化、长期化。可以理解为:从一场贸易冲突转为一场制度性冷战的分段演习。
“这次谈判的目的,并非要‘换回更公平的市场’,而是要让供应链去中共化、让高科技外流止血、让资本市场脱钩、让美国制造回流。贸易战只是工具,其目标是制度性压制与技术封锁。”
黄大卫认为,这将是一场持续十年甚至更久的竞争,不求协议,只求削弱;不求和平,只求边界清晰。
孙国祥也认为,川普1.0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贸易逆差改变中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手段当然包含的是关税威胁、谈判、签署协议,叙事的核心是中国(中共)是竞争的对手。
而川普2.0主要的目标是加速中美经济脱钩,保护美国供应链、技术安全,“手段跟策略就是比较偏向直接施压,关税长期化,打击转口贸易,因此叙事核心中共是战略对手”。川普的重点不仅是谈成协议,而是要重塑全球的供应链秩序。
“即使美国出现短期的市场波动或来自盟友的压力,川普政府似乎不再妥协,将从谈判施压转变为结构性的脱钩,从单边关税扩展至技术人员、金融的限制。”
而中方转向更封闭、意识形态导向的经济战时的体制,“这些变动,都使我们看到,低的对话信任、低的协议空间,跟高风险的对抗的情形”,孙国祥说。
责任编辑:孙芸#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