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还是养宠物?

采访报道 │ 周慧心
图             │ Shutterstock、Fotolia

       

“你养只小猫小狗,不用带它去补习班,它也不會跟你頂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养宠物而不是育儿。据初步数据,我国2024年整体生育率为0.97,遠低於維持人口平衡所需的2.1。

徐女士认为,生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既然不能提供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在竞争压力下生活,那干脆不要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另外,不想被孩子束缚也是一个原因,“有了孩子,至少5年之内哪儿都不能去。”

宠物是短跑  孩子是马拉松

本地补习、托管、早教,全是开销,而宠物,比如猫,只需要猫砂、罐头和一点点陪伴。一位受访女士说:“现在整个社会压力很大。你养个宠物开心一下,总比你陷入沮丧好吧。像撸猫啊什么的,猫也不会跟你吵架,对吧?”

但宠物仅仅是减压方式吗?答案远不止如此。一位女士受访者认为宠物可以满足自己做父母的感觉:“当它钻进我怀里,把手搭在我肩膀上睡觉,我就觉得,哎呀,可能做妈妈就是这种感觉吧。”

不过,大家并不是“嫌弃孩子,转投猫狗”,有些是因为不想步入婚姻,而有的则是觉得“生”子容易,“育”子难。

一位女士介绍她侄女的情况说:“她零零后,她选择不找男朋友不结婚,但她有一只猫。回到家就陪猫玩,很开心。她爸爸妈妈也接受。”这不是“有猫就不生娃”,而是“本来就不打算生娃,猫只是填补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个现实则更具代表性:“我们是新移民,没有亲人在这边。生一个小孩没有家人帮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在高房价、高物价、生活节奏快的新加坡,作为新移民养育一个孩子,真的不是说生就生的。

有位受访者做了一个很精妙的比喻:“孩子是一个lifelong commitment,要照顾至少18年。宠物就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短期投入 vs 长期责任”的选择题。而这位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自己能掌控的幸福”。

“养孩子真的很费时间,你需要全身心地去照顾这个孩子。 然后,我要花很多钱在他身上。但是这个宠物,它的需求就没有那么高,你就是带它出去玩,你不用让它上补习班,不用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很轻松。”

但这并不意味着宠物可以完全替代孩子。很多人依然清楚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小孩会长大,猫狗就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当然选择要自己的小孩……猫狗肯定代替不了孩子。”

养孩子  获得远比付出多

“我35岁有了我女儿,她是7个多月就出生的早产儿,她出生的时候只有1.9kg,在保温箱里待了2个星期才回家。因为她非常小,我给她洗澡、换尿布、抱她都要非常小心。”

Clara告诉记者,扶养孩子是很辛苦,“每2个小时喂奶,我是很爱睡懒觉的人,有了孩子后,闹钟一响就会起来,半闭着眼睛给她喂奶。是很辛苦,但看着她熟睡的小脸,总有一种满足感。”

Clara认为,养孩子获得的远比付出的多。“当她第一次叫我妈妈时,当她第一次可以走路时,当在幼稚园窗外看她跟小朋友玩玩具时,当牵着她走入学校的大门时……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苦中有乐。

Clara收到的女儿第一份母亲节礼物,是用纸折的一本微型的书本,里面画着稚气的画,稚气的字写着“妈妈我爱你”。看着手中的礼物,她的眼睛有点湿湿的。她说,女儿现在日本留学,每年母亲节,和生日时,Clara都会收到女儿的礼物。有自己手工做的,有自己设计,让厂家制作的,每份礼物都能感受到女儿满满的爱。

Eva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觉得孩子是上天给她的礼物。

“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会护着我,家里来什么人,或者是我和先生吵架,她就知道护着妈妈,那种亲情感觉,就是很奇妙,我觉得付出的那些辛苦都值得。”

Eva告诉记者:“当她关心你的时候,她拿东西给你吃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开心。”

Eva表示,有的父母总觉得父母爱孩子是无条件的,其实恰恰相反,孩子爱父母才是没有条件的。 “经常是父母跟孩子索取爱。有的人夫妻关系不好,她会把很多的爱倾注到孩子身上,她在孩子身上寻找她从夫妻关系当中得不到的那种温暖和爱。”

她认为,孩子依赖父母,那种依赖本身就是一种最强烈的爱,因为人会感觉到被需要,“人的很多孤独感是来源于不被需要。所以当你被需要的时候,你会体验到那种责任,你不会觉得累的。 ”

Eva说:“被需要的本身,恰恰就是孩子给父母的一个礼物。”◇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