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相处,其实就是一个心字。心对了,外界的环境看似难堪,而通透的心路终使人峰回路转。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人官期届满,带母亲回到家,发现父亲已经另娶了一个小妾,还生下孩子。此人的父亲非要休掉正妻,即他的母亲。面对家庭变故,他是如何做的呢?
李中德的父亲是京师东城骁骑校(官名)。康熙十二年,李父随大军征伐,进入闽地。康熙十三年,李中德在陕西任参军,于是携带亲属进入秦地。此人通晓满汉双语,也很会写诗,很有才华。待任期届满,他偕母亲一起回到家,才发现家里境况已经大变。
原来李父已经从闽地回来了,不仅娶了一个小妾,还生下一个儿子。李父担心结发妻子回来后,会使小妾不高兴,于是不许她们相见,并且还想休掉妻子。
李中德跪在地上哭着恳求父亲,“我的母亲从少年时期,就跟随大人入关,服侍您梳洗于鞍马之间,为您烧火做饭,缝缝补补于锋镝之下。一路走来,尝尽艰辛,历尽艰险。如今母亲头发已经花白,身为人子我有幸获得一官半职,以微薄的俸禄供养母亲,以为我们一家很快就会团圆了,为此还欣喜庆贺。母亲贤淑,父亲大人全都知道,而且七条休妻的条件,母亲一样也没有犯。您于心何忍,在中途抛弃母亲呢!母亲孤苦年迈,又该依靠谁?母亲只生下我这一个儿子,不要使我中断对母亲的赡养。”话还没说完,李中德以头抢地,以致血流如注,沾满衣衫。但是心肠狠硬的李父终是不听。李中德再次恳请,是否能让母亲住在李宅的其它屋舍,李父依然不同意。
李中德想到,为赡养母亲而离弃父亲,也不是人子所为之事。于是在京城东直门外,悄悄地修造屋舍,作为母亲的安居之地,又雇用一个老妇和一个小僮,侍奉母亲的饮食起居。
每天,李中德在宫中当值结束后,侍奉父亲,视膳问寝,几乎没有流露出倦容。平日与几个异母的弟弟们欢笑如常。
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李中德就悄悄地到母亲的住处,嘘寒问暖,安慰母亲,也不让父亲察觉。所以父亲始终不知道内情。如此过了六年。
后来,李父罹患重疾,眼看着他时日无多,李中德就告诉父亲,可把母亲接回来,见上最后一面。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弥留之际,李父深自忏悔,伴着悔恨的眼泪,李父永久地闭上了眼睛。不久之后,小妾也去世了,留下四个还未成年的儿子。
李母并不记恨念恶,将小妾的四子视如己出,李中德也一同抚养他们,待之犹如一母同胞的兄弟,并为他们请老师加以训导。后来,因家人逐渐增多,不能再逐一去请塾师教导,于是李中德在家自开“学堂”,由他担任学堂老师,教育同父异母的弟弟们,为其讲解诵读,毫无懈怠。
《觚賸续编》的作者钮琇说,有一次他经过李宅家门,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从院内传来。异母弟弟们所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准备得很齐全,冬有裘衣,夏有葛衣。而李中德的亲子已六岁,也在家塾中,但是却穿着短襦破鞋而已。
为此钮琇感慨,李中德遭逢人伦变故,然而他孝养父亲,护养异母弟弟,并没有因一些变故而改变他的心中的坚持,真可谓贤者啊!@*#
(据《觚賸续编》卷二)
作者:杜若
责任编辑:王愉悦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