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蔬菜中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预防癌症。然而,直接生吃蔬菜,只能吸收少量的植化素。怎样有效摄取蔬菜中的植化素与其它有效成分呢?熊本大学名誉教授、前日本防癌协会会长前田浩认为,将蔬菜煮熟,做成蔬菜汤,是最好的抗癌吃法。
生吃蔬菜,有效成分未经消化便被直接排泄掉
“生菜有益健康”的印象深植人心,吃生菜沙拉摄取蔬菜的人应该很多。然而就算直接生吃蔬菜,也只能吸收少量的植化素。
有许多植化素存在于蔬菜的细胞当中,细胞被包在由纤维素这种膳食纤维所制造的坚固细胞壁内。要取出植化素,就非得破坏细胞壁不可,然而人体却无法消化纤维素。
如果只是咬一咬或是用菜刀切一切蔬菜,可破坏不了大部分的细胞壁,自然也就不能吸收细胞中的有效成分。
实际食用生菜后进行粪便检查观察粪便,会发现蔬菜的细胞未经消化便被直接排泄出来。
蔬菜汤让蔬菜的有效成分变得更好吸收
那如果要彻底吸收蔬菜的有效成分,该怎么做才好?我认为最上策是将蔬菜加热煮成汤来饮用。因为只要将蔬菜加以熬煮,就能轻易破坏坚固的细胞壁,使抗氧化物质的植化素溶解在汤里。
从我们的实验已经得知,用蔬菜煮的汤消除活性氧的效力,要比把生菜捣烂强上十到百倍。我查了各种蔬菜生食与煮成汤的状态所具备的抗氧化力后作成图表,就列在下方:
蔬菜汤除了植化素外,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蔬菜有效成分也会完整溶解于汤里。喝蔬菜汤所获得的强大抗氧化力是吃生菜沙拉比不上的。
蔬菜这些有效成分很耐热,所以就算加热也不会遭破坏。维生素C也一样,维生素C会因蔬菜所含抗氧化物质的作用而稳定化,不易遭到损坏。
将蔬菜加热另外还可获得除去有害成分与杀菌作用等功效。
日本厚生劳动省将成人一天的建议蔬菜摄取量订为三百五十克以上,一日三餐的菜单只要将一次可食用多种蔬菜的蔬菜汤和熟菜料理、烫青菜及炒青菜等其他蔬菜料理加以组合,就能轻松达成摄取三百五十克的目标。
蔬菜汤防治癌症的功效
• 消除活性氧预防癌症
只要正常细胞的基因遭活性氧破坏,癌症就会发作。身为抗氧化物质的植化素大量溶入了蔬菜汤,可以发挥抗氧化力防止基因受损,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
• 消除活性氧抑制癌症
癌症不会一下就发病。在一种癌症萌芽成恶性肿瘤(癌症)前,会历经三阶段或好一段时间才会恶化。这所有阶段都有活性氧的参与。蔬菜汤的抗氧化物质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会消除活性氧抑制癌症。
• 可化解致癌物的毒性
蔬菜汤所含的植化素能活化体内的解毒酵素功能,提高化解与排泄致癌物毒性的作用。
此外也不能错过蔬菜汤富含的膳食纤维作用。膳食纤维可调整肠道的好菌与坏菌比例,保持肠道环境的良好健康。好菌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能使排便畅通预防大肠癌之外,也具备可化解致癌物质毒素的功能。
• 提高免疫力
我们的身体具备了一种称之为免疫,可保护人体不生病的构造。有六成的免疫功能是由肠道所负责。目前已知只要以膳食纤维调整肠道环境让好菌保持活跃,即可提高肠道免疫力。
• 抑制癌症疗法的副作用
使用抗癌药的化学疗法与放射性治疗所导致的副作用,都是体内因治疗而大量产生的活性氧惹的祸。这是因为活性氧使得癌细胞以外的正常细胞氧化,并且受损所造成。正在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只要饮用蔬菜汤消除活性氧,就能抑制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蔬菜汤,就能抑制癌症成长,延年益寿
虽然说喝了蔬菜汤就不容易得到癌症,但癌症可是难缠得很,无法百分之百的预防。不过只要平常就有在饮用蔬菜汤,即使罹癌也可能抑制癌症成长茁壮,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持续喝蔬菜汤的实验鼠体内癌细胞最小:
下个实验是让实验鼠饮用山白竹汤(萃取液),我们就把山白竹代换成蔬菜汤吧。山白竹汤富含可消除活性氧的类黄酮(Flavonoid),以及能提高免疫力的多糖类(一种膳食纤维)。我们将实验鼠分成以下四组,比较它们的癌细胞大小与存活天数。
①只用一般饲料喂食,移植了癌细胞的对照组。
②只用一般饲料喂食,并在移植癌细胞过了七天后,改喂加了山白竹汤饲料的(以下称山白竹)实验组。
③在移植癌细胞的同时改喂山白竹的实验组。
④从移植癌细胞七天前就喂山白竹的实验组。
癌细胞最小的是,从癌细胞移植前就预防性喂食山白竹的第④组,接着是在移植癌细胞的同时改喂山白竹的第③组,以及罹癌后改喂山白竹的第②组。和预防性用山白竹喂食的第④组相比,完全不用山白竹喂食的对照组第一组,呈现出癌细胞显然较大的结果。
对照组第①组的实验鼠,在癌细胞移植后六十天内全数死亡,至于用山白竹喂食的其他所有组,在过了八十天还有35%存活。
即使是得了癌症才用山白竹喂食的第二组也是存活期大幅延长,在一百二十天内还有10%活了下来。由于实验鼠的寿命约两年,一百二十天相当于人类的五年。
经由这个研究可以确定的是,只要预防性地摄取蔬菜汤,就不容易罹癌,即使得到癌症也能抑制癌症成长,可以延年益寿。用来预防癌症是当然,同时也为了不让癌细胞坐大,请大家饮用含大量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汤吧。
<本文摘自《最强抗癌蔬菜汤》高宝书版提供>
文/前田浩(抗癌药研究权威、熊本大学名誉教授)
责任编辑:李清风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