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东京、吉隆坡 为何名列最辛苦城市?

工作量
根据一份最新调查,新加坡在全球最辛苦城市的榜单上名列第二。(Roslan RAHMAN / AFP)

■记者林芸编译报道

       

新加坡上班族沙米尔·奥斯曼(Shamir Osman)每天的典型工作时间约为九个半小时,会议和通话非常繁忙,他有时甚至没有机会吃饭。

这位39岁的公共关系经理忙碌的日程安排在新加坡绝非特别。根据办公室访问控制系统提供商Kisi对40个城市的调查,新加坡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为45小时左右,是亚太地区第二长的。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份于8月发布的报告调查了工人的通勤时间、上班时间、每周工作时数以及请假的数量,以确定世界上最辛苦的城市——而前五名中就有三个在亚洲。

日本东京位居榜首,新加坡排在第二,然后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再次是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平均为46小时)的马来西亚吉隆坡,第五名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

在排名的另一端,被认为是工作与生活平衡最好的城市都在北部欧洲,分别是:芬兰的赫尔辛基、德国的慕尼黑,然后是每周工作时间最短(平均不到39小时)的挪威奥斯陆,德国的汉堡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紧接其后。

自10月份去印尼雍亚卡他 (Yogyakarta)旅行一周后,奥斯曼一直没有休假。对他来说,慕尼黑普通工人每年休假近30天似乎有些过分,尤其是新加坡人的平均假期只有14天——但与东京普通员工每年少于10天的休假相比,新加坡算是奢侈的。

那么,为什么在亚洲城市要如此努力工作呢?前新加坡人力资源学院院长Erman Tan将其归结为“工作文化和工作行为”。

他说:“新加坡认为勤奋是一种美德,而且这是一个竞争的环境,因此人们必须努力工作以跟上竞争的步伐。”

曾经受雇于一家日本公司的41岁商人Betty Ho说,这种工作狂文化是名副其实的。
“你不能迟到,有很多会议,办公桌必须整洁有序,老板总是对的,而且不能在他之前离开办公室。”但长时间工作是否会导致生产率提高,其实尚无定论。

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日本工人每工作一小时的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10美元,而芬兰人则为每小时64.60美元——意味着日本员工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贡献低于芬兰,尽管他们全年的工作时间增加了125小时。

美国科技巨头微软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去年8月份,微软在其日本办事处试行四天工作周,让全部2,300名员工在周五休假但不减薪。

结果微软发现,较短的工作周可以提高会议效率,使员工更快乐,生产率提高约40%,同时员工缺勤和用电量都减少了约四分之一。

运营亚洲聚氨酯制造公司的人际关系专家Tan表示,借助现代技术,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工作。

“在家中、在火车上……在智能手机上,您可以回复电子邮件、聊天和发送WhatsApp和微信消息。您可以使用手机做所有事情,让工作与生活全天候相结合。”但是,这样的24小时连通性,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会变成麻烦事。例如,公共关系经理奥斯曼只想在工作一天后关掉电话。

他说,随时保持联系有其好处,例如能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同时处理私事,但“有些机构希望员工即使在请假期间也要对工作做出回应。这会养成对工作和同事的消极态度,甚至会精疲力尽,因为员工必须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28岁的Etain Chow是吉隆坡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品牌经理,她制定了自己的规则以避免陷入陷阱-她不会在“早上9点之前或晚上7.30点之后”回复工作电子邮件和信息,而且“周末不回复”。但有时她要在限期内完成一个任务,她会在办公室呆到晚上9点,甚至周六和周日都要工作。

她说尽管如此,她并不介意,因为周末工作后她可以休假。她还把有时繁重的工作量归因于自己的职业选择。◇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