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的工作会议,为人父母的几位同事交流起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同事问我如何教养出像Fred这样的好孩子。我想了一下,觉得尊重孩子是关键,可能这也是为何如今20岁的Fred与我之间好友般的关系,甚至大过母子关系,感觉轻松愉快。
两颗巧克力的故事
记得Fred两岁多的时候,和很多孩子一样,喜欢吃巧克力,每次都是给他吃一颗,让他自己在冰箱里拿。一次他吃完一颗后,还想再吃一颗,问我:“妈妈我能不能再吃一颗?”我想了一下告诉他:“妈妈建议吃一颗就好了,如果还想吃一颗,我怕你身体会有些不舒服(那个时候Fred的支气管炎还没恢复透彻,我们在饮食和日常中都比较小心)。所以你自己看好吗?如果还想吃一颗就吃,吃完了多喝一点水吧!”
Fred很高兴地答应了,吃完了,也去多喝了水,很满足。可是第二天有些咳嗽,孩子明显感觉有点不舒服,给我说:“妈妈,吃巧克力吃一颗就好了,吃两颗我就咳嗽了。”这以后一段时间,Fred每次去拿巧克力,都会这样念叨一遍。印象中他再没申请要多吃一颗巧克力的事情。这种节制在长大后更为明显,反而是我时常充当“劝吃劝喝”的角色——这也是Fred对我的点评之一。
理解后的尊重
8年前,刚来美国的Fred英语是一大挑战,上课经常被几个同学作弄、嘲笑他的英语。那天又被同学恶作剧作弄,结果就是两人在学校打起来了。回来自己给我说,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情况。我听了后告诉他:“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不过呢,拳头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自己努力突破英语的障碍,也就没有人来这样作弄你了,不要担心,妈妈和你一起继续努力,你一定行的。”Fred点头。之后Fred突破了英语障碍,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同学和老师的尊重和钦佩。
我想当时那种情况,可能有家长会觉得首先要批评教育一下孩子,因为打架毕竟是不对的事情。但如果仔细想一下,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和孩子交流,打架不对,孩子心里当然很清楚,他既然把情况都坦承相告了,说明孩子的勇气和诚实。作为家长,我完全理解他的煎熬和痛苦,被另外的同学屡屡作弄,动手也在情理之中,通过这件事情引导他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理解孩子的苦衷,尊重他忍无可忍的动手,并从中引导他,孩子自然会有更多完善自己的机会,也会更信任与家长坦承交流。
坦诚面对 不怕认错
我自己的体会是,当了妈妈之后,孩子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自己再一次被教育,并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此,我也很感恩孩子带给我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孩子,大人也会做错事、说错话。所以,妈妈说的所有话不一定全部对,如果你觉得不对的,就告诉妈妈,还可以帮助妈妈改正错误。面对教育孩子,有时候难免失去耐心、言语冲动。过后平静下来觉得自己言语太过激烈、负面,我也会和孩子真诚道歉,交流当时的心情和想法。我相信这是尊重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做错事了就给人致歉,在孩子面前亦是如此。不必一直端着家长的权威,让孩子觉得你高高在上,永远正确,不可冒犯。
权威与尊重并存
Fred在16岁时,我给他说:“你可以开始准备考驾照了。”Fred回应我:“喔,还早呢,18岁再说吧!”我云淡风轻地告诉他:“我不是在和你商量这件事,是时候帮妈妈分担一些压力了,大小伙子啦!”Fred听了,略略有些尴尬,立马改变了态度:“哦,妈妈对不起,刚才没想到这点。也是啊,都是你一个人忙来忙去的。好啊好啊,那就去考驾照吧,很快我就可以帮你开车了。”
他的言语中还是透露出一些期待和兴奋。因为不到18岁,限制和规定比较多,几经波折,17岁的时候Fred成了学校里第一个拿驾照开车的孩子,也收获了同学们羡慕钦佩的注视。在帮我分担责任的同时,也给他带来更多自信和独立。
所以,就有了后来从加州到佛州的5日自驾,当时这长途自驾也不是Fred主动的选择,是在我的鼓励说服之下同意的,我是希望给年轻的Fred多一些磨练,也知道这一趟跑下来,他又会更加有担当和自信,顺便也继续提高一下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生活在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趁早习惯长途开车为好。
我们的忐忑 孩子也会经历
我们也是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小小孩子逐渐长大,再为人父母。想想自己小时候的各种忐忑不安,担心、害怕、恐慌、无助、寂寞、冲动、无奈或悲伤⋯⋯种种情景,我们的孩子一样会经历,当年我们期待父母什么样的帮助和温暖,孩子其实也会有一样的期待,我们只要能重温当年的自己,理解孩子,其实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想法和心态,再和孩子沟通,效果就很好了。和孩子沟通顺畅,相处融洽,你会发现,孩子带给你的欣喜也是不断呢!
家里的英雄
有次已经上大学的Fred回来和我讲,当学校的一位教授在赞叹一些看似平凡但却教养出好孩子的家长,称这些家长都是英雄。Fred告诉我:“教授这么说的时候我就想,我老妈就是这样的英雄!”被孩子这样认可,也是老天打赏啊!
除了有一位好儿子,还有一位亲密的挚友!身为人母,一路走来也是磕磕绊绊,生育并教养孩子,也是对自我人生的一个成全和完善的过程,我没有理由不去尊重孩子的内心和他自己的人生选择,也是因为这种尊重,孩子对我也一直是坦诚相见,孝顺且体谅。#
责任编辑:李欧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