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此意最早出自宋‧欧阳修的〈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宋.黄庭坚〈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诗云:“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云:“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麇鹿”,皆是此意应用之名句。
“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源自于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徐谓所着的《路史》。
根据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西南回纥国(在云南境内)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吐司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是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这一路上,缅伯高对白天鹅精心照料,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即湖北仙桃境内的排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这可把缅伯高急坏了,他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坐在湖边嚎啕大哭。可是哭也不解决问题,他要是不去长安,唐太宗怪罪下来,吐司也饶不了他。
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远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并回赠丝绸、茶叶、玉器等中原特产给回纥国。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便成为中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一种写照或谦词。@*
作者:单若水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