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前为乞丐 为何死后能升天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图《孝经‧庶人章》(公有领域)

佛家相信因果报应,而有孝行之人,可得升天的善报。清朝有两则故事就是例证。

兼冥官县令透天机 至孝丐妇已升天

       

爱新觉罗‧绵宜,字佩卿,是清朝皇室后裔。他在咸丰年间中了进士。同治八年(1869)调任盛京兵部侍郎。盛京,即今天的沈阳市。

在盛京时,绵宜聘请文雪门教授自己的几个孩子,宾主相处十分融洽。当时有位县令需要经常到盛京办差,绵宜与其交好,也很器重他,因此每次他来了都要请其吃饭。

这位县令同时还兼任冥官,每次去冥府当差,都要穿戴整齐,然后躺卧在床,多则三日夜,短的也有数小时才回来。有好奇之人询问冥府之事,他都拒绝回答,只说“不可泄露”。

一天,县令又来到盛京,正准备与绵宜、文雪门等人吃午饭。可是他刚举起筷子,就马上停住,而且立即起身告辞,并将官服穿好,之后找了间屋子躺下。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在冥府当差,也不以为意。

过了一个多小时,县令就从床上起来了。文雪门惊讶他此次办差的速度如此之快。县令道:“以往办案,都是不能让阳间知晓的秘密,但这次不同,是因为有位至孝的女乞丐升天了,冥府非常尊敬她,因此很多冥官都去送别,我也身在其中。其事迹对世人颇有教化劝善作用,所以我才告诉你们。”

县令告诉绵宜、文雪门等人,这个女乞丐十六岁嫁人,但一年不到丈夫就去世,从此她守节侍奉婆婆,甚为恭敬。后来其家日益贫困,不得不沦为乞丐,但她孝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孝敬婆婆。婆婆去世后,她通过乞讨才将其安葬,逢年过节和祭日都祭扫。

婆婆去世后,这女乞丐通过乞讨才将其安葬,逢年过节和祭日都祭扫。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文雪门遂问:“既然她如此孝顺,为何上天不赐福于她,而任其贫困到沦为乞丐的地步?”县令答道:“贫困是她夙世的报应,她必须偿还,如今她恶果毕,善果成矣,故得升天。如果你们不信,可以派人到南门月城内柳树下,找到她的尸体。”

县令详细描述了其尸体的衣着和位置,绵宜马上派人到南门查看。果然在那里找到一具丐妇的尸体,其服装、方位、生前事迹确如县令所说,更神奇的是她去世的时间恰是正午时分,也就是县令午饭时告辞离席的时候。

这件事是文雪门后来告诉众人的。文雪门在历史上虽不出名,但其同族中的弟弟文廷式后来给光绪帝的珍妃当过老师。文廷式的诗词中有一首《京师遇雪门大兄和作》,其中“雪门大兄”就是指文雪门。

杨孝子行乞奉亲升天

杨孝子,是清朝江苏省武进县圩桥里人,以孝行闻名乡里,人称“杨孝子”,其真实名字倒鲜为人知。杨家非常贫困,杨父杨母因病常年卧床,每年看病吃药还要花不少钱。因实在挣不到钱,无奈之下的杨孝子只好忍着屈辱,出门乞讨。

每天,杨孝子都将乞讨来的食物先让父母吃,自己再吃他们剩下的。如果食物不够,宁可自己饿着也要让父母吃饱,而且每次他都跪在父母面前,将食物恭敬地捧到父母面前。

为了让久病在床的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杨孝子自己编了很多山歌,在父母面前一边唱一边跳,让父母开怀大笑。

每天,杨孝子都将乞讨来的食物先让父母吃,自己再吃他们剩下的。图为《二十四孝图》之百里负米。(公有领域)

如此过了十多年,当地的人无不为杨孝子的孝行所感动。有一个富户为了帮助他,打算雇佣他为家中的仆人,但杨孝子拒绝了,他说:“我的双亲终年生病,缠绵床榻,我每天除了行乞之外,就要在家为双亲侍奉汤药,不能离开一天,所以我无法到你家中来做仆佣,只能谢谢你的好意了。”

此后的他还是如以前一般出门行乞,稍有余钱,就替双亲延医诊病。后来他的父母相继去世,杨孝子就将乞讨来的钱买了两副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做殓衣,而他宁可衣着单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也在所不惜。

父母下葬后,他露宿在墓旁守孝,日夜哀哭。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竟然因悲伤过度而死。

在杨孝子死后的一天,乡里有一位姓徐名道之的人,在病中被阴差带到了冥府。他看到一个穿着紫袍的冥官向阎王爷报告说:“杨孝子到了。”阎王马上起身迎接。徐道之仔细一看,原来阎王迎接之人正是刚刚去世的杨孝子。

徐道之听到阎王对杨孝子说:“久仰你的孝行,像你这样的大善人,我们地府是不敢惊渎你的。现在天帝有命令,召你升到天堂去。”因徐道之阳寿未尽,很快苏醒。他醒来后,逢人便讲述在冥府亲见阎王宣布杨孝子升天之事,在他的广泛传播下,当地的人都知道杨孝子死后受到升天的善报。

这大概也是上天借徐道之的口告诉世人,行孝得善报。正如前一篇那位兼做冥官的县令之所以透露真机,是因为“其事迹对世人颇有教化劝善作用”。是以,人不可以不孝顺父母长辈啊!

参考资料:
《洞灵补志》
《德育古鉴》

作者:刘晓   责任编辑:李婧铖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