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推薦第一名早餐食物 吃它養胃氣不易老

糙米

吃對早餐,不僅能保持健康,更能讓一天的開始保有充沛的活力,以應付一天煩忙的事物。在談吃什麼樣的早餐比較健康之前,要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生理運作,才能選出適合早餐的食物。

遵循「天人合一」法則,身體才會健康

       

人體的生理運作與大自然的運作是合一的,所以養生一定要遵守「天人合一」的原則。人體經過一夜的沉澱休息,早晨時人體內的陽氣如初升的太陽一般,陽氣尚弱,這時要食用溫暖身體陽氣的食物,讓五臟六腑的功能剛始正常、有效率地運作。因此,早上切記不可空腹食用生冷的蔬菜、水果,以免傷害人體初升的陽氣。

若一早就食用生冷的食物,會傷到身體的陽氣,造成陽虛體質,百病叢生。所以有些人早餐吃由生冷蔬果打成的精力湯,不但沒有補充到精力,反而因為一早就傷到脾胃的陽氣,造成胃腸脹氣、胸悶氣短、腹瀉、疲倦乏力等脾虛的症狀。

「三、二、一」三餐進食法

人的身體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身體各部分的吸收能力到了早晨最為良好,所有內臟器官都已準備妥當,等待接受你給它的作業,此時胃液分泌充沛,你所吃下的食物都被充分消化,多餘的東西就會通過腸子順暢的運送。到了晚上,經過一天疲憊的工作,內臟也相對的十分疲倦而氣勢低落,有罷工的情況。若晚餐飲食過量,會加重五臟六腑的負擔,造成多餘的飲食廢物無法排出,囤積在體內,引發許多慢性疾病。
因此,平日的飲食原則,應把握「早餐三」、「午餐二」、「晚餐一」的比例原則。早餐一定要營養豐富,而且要補充足量的蛋白質(魚、肉、蛋),以應付一天的體力消耗。晚餐則要量少,並以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物為主。

保護「胃氣」,是健康長壽的關鍵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來源。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上面談到早餐不宜空腹食用生冷食物,即是怕它傷到脾胃的陽氣(也就是胃氣)。若要談早餐應食用何種食物對人體最好,筆者認為首要的食物,即是粳米。因為粳米是養胃氣最好的食物。

粳米,養胃氣最好的早餐食物

糙米_1
早餐吃粳米是最好的,粳米是養胃氣的好食物。(Shutterstock)

【別名】大米,稻米,白米,粳粟米,硬米。

【性味歸經】性平,無毒,味甘、淡。歸脾、胃經。

【功效主治】補中益氣,平和五臟,止煩渴,止泄,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好顏色。主治瀉痢、胃氣不足、口乾渴、嘔吐、諸虛百損等。

在眾多的飲食物中,最能保護、提升人體胃氣的食物是「粳米」。

古書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感天地沖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經曰:安穀則昌,絶穀則亡。」

粳米,「稟土德之正,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臓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由此可知,養生首要的食物即是粳米。但這裡的粳米指的是白米,並非糙米。

長期食用糙米有害健康

現代營養學對糙米的研究,著重在糙米本身的營養價值,認為糙米的營養價值高,白米的營養價值低,而且白米澱粉含量高,吃入身體易轉換成葡萄糖,會使血糖過高,對健康不利。

基於現代營養學觀念的影響,許多人開始摒棄白米,食用糙米,以期增進健康。其實,真正從臨床結果來看,長期食用糙米反而有害健康。

日本一位親身體驗糙米素食主義的第一位東方健康法的研究實踐者原崎勇次博士,曾在《擺脫醫生的飲食方法》這部著作中做如下的記述:「糙米素食主義在第一、二個月進行頗為順利,身體情況亦佳,但如果持續進行,反而具有危險性,會因頭暈目眩、貧血及缺乏體力而病倒。

任何食物攝取過量均有害處,尤其是攝取過量的糙米,其害處似乎甚於攝取過量的白米。依照本人的經驗,食用過量的糙米,會迅速地引起鼻塞、口腔炎、視力減退,而且身體失去彈性,呈現氣喘、倦怠感、食慾不振等症狀。雖然我沒有持續實施糙米食,但本能可以推測到,如果繼續食用糙米,將會罹患更嚴重的疾病。」

為什麼實行健康養生食的糙米菜食,卻會造成這種結果呢?這是因為糙米的營養無法被吸收,體內的消化酵素的作用無法發揮,造成慢性的不消化及內臟疲累所導致的病態。

糙米顆粒食及以菜食為主的飲食不是不好,問題在於忽略了對於健康而言最重要的情報,亦即自己的身體狀況。實行糙米菜食的人,個性多半相當認真,對自己也很嚴格。

他們知道糙米菜食有益健康,所以雖然覺得不好吃,還是勉強吃下去,這是使身體變差的其中一個原因。

因為不斷勉強自己,會使精神產生偏差,即使想實行認為正確的飲食,但精神狀態卻無法自然的充滿在生命力當中,身體狀況當然會變差。

在這裡筆者特別提出一般民眾對糙米的迷失,是想讓讀者多了解古人對食物研究的深度與現代科學化營養學的差異,並且希望讀者多加體會自己身體的反應,不要因為錯誤的觀念造成身體健康的偏差而不自知!

· 睡不好又常做夢 晚上熬這碗粥比安眠藥更好

· 米飯不等於肥胖!中醫師教你吃對營養

· 煮米飯香甜彈牙祕訣 加一食材營養翻倍

責任編輯:李清風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