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以道治国 天下升平
《列子》记载,有一天黄帝白天睡觉,梦游到了上古神国华胥国,那是个舟车脚力都无法到达的地方,一个奇妙的极乐国度。没有君主等管理者,一切顺其自然;百姓没有私欲,没有执着生死存亡,没有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一切与自然相应;百姓有特殊能力,可以凌空飞行,水火和自然万物等都不能伤害他们。
黄帝醒来后,召来众辅佐大臣说:“我闲居了三个月,静心反省思考,终于在梦中受到启悟,现在我明白了,最高深的道是不能根据常理求得的。”于是在悟得养身治国之道后,便以道治国,经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像华胥之国一样,成为半人半神的理想国度。
黄帝在位后期,天下大治,天人感应,祥瑞不断。那时,凤凰降临人间,在宫中筑巢,龙为黄帝驾车,麒麟游走于苑囿。当时民风纯朴,人心善良。人们不偷、不盗、不欺,互相礼让,诚恳无争,乡野村夫都互相让出财产,连猪狗都将食物吐在路上互相让食,这在现今的社会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些良善的特质应该是人原本最纯真、最初衷的本性,在圣王明君的教化下,人心越发光辉善良。
帝尧德泽万物 天下安乐太平
尧生活简朴,爱民如子,为百姓树立孝、慈、仁、爱的典范,天下太平安乐。当时有童谣唱说:“我们老百姓都丰衣足食,生活得快乐自在,这些都是因为帝王做得太好了,都是帝王恩德所赐,我们老百姓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顺从帝王的法则去实行而已。”当时的百姓无忧无虑、生活悠闲自在,每天过着太平的日子。
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在田野路边一面敲着泥土,打着拍子,一面唱着歌,怡然自得。路人看到老人快乐无忧的样子,都感叹地说:“如果没有尧的恩德,哪有这般闲情来击壤歌唱呢?”老人听到后,说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有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击壤歌》。老人经过长期的安居乐业,竟以为一切出乎自然,不知这些都是因为帝王的德政施惠于民,犹如春雨润物,无声无息,百姓似乎感觉不到帝王的存在。
舜德化万物 人莫能及
舜以德行名闻天下,大地都能感受到舜的教化。在历山种田时,有大象跑来帮他耕地,有鸟儿飞来清理田间杂草。舜在历山耕作时,历山人因舜常常主动把自己开垦的肥沃土地让给老弱者,自己再去开垦耕种荒地,人们受到舜的感化,都将好的土地让给他人,不但没有以往为了田界而争的事,还能互相礼让,和睦相处。
之前雷泽的渔民常为了渔场而争吵,舜来到雷泽后,在舜的感化下,都能礼让出鱼多且有利于捕鱼的位置;只要是舜去劳动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舜才德兼备,制陶技术精湛,态度认真严谨,使制作出的陶器成色上好,美观耐用。也因此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在制作陶器时,精益求精,完全没有粗制滥造的现象。
舜以道德为本教化万民,只要舜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很快慕名而来。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聚集成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城镇,三年就发展成大都市了。
“解民愠,阜民财,重华之德,人莫能及。”舜能消解民怨,逐渐丰硕人民的财富,虞舜的大德,是后人比不上的。
圣王传流 圣贤继统
许多圣贤接续传统,上古以来的道统得以承传不缀。上古时的圣王厚德有道,不以天下为私,顺天敬神,所以能德化天下,厚泽万物。因为君王贤明,所以人民安乐,让人对上古时期的百姓心生羡慕,对上古时期的高道德社会惊叹不已。@*#
作者 : 天熙; 编辑:王愉悦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