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8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静、骆亚采访报导)近期,中国经济衰败速度之快,令外界震惊。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仅仅八个月前,外界还预计中国经济将复苏,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年化增长率将达到10%,但实际上却勉强维持在6.3%,逊预期。7月各项经济指标全逊预期。显然,所希望的经济反弹已经破灭。
事实上,世界部分国家却从中受益。专家认为,这会为其它新兴市场打开大门;供应链转移也使中国周边国家受益;而中国通货紧缩,有助于抑制世界经济通胀,但在严重依赖中国经济的地方,将会受到冲击。
供应链加速转出中国 为新兴市场打开大门
这几天,金砖五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在南非举行会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其它成员国总和的两倍多。但因中国经济遭遇困难,国际机构近日调降中国经济增长至5%以下。
近期,中国经济显示一副衰败景象:消费者价格下降,房地产危机加深,出口下滑,外资锐减;地方政府债务飙升,年轻人失业严重,以至于政府已停止发布数据;经济已陷入通货紧缩。而官方反应异常缓慢,未采取任何重大举措。
彭博社周三(23日)报导,参加年度金砖国家峰会的高管表示,中国经济放缓为其它国家吸引更大份额的新兴市场投资,打开了大门。
“这为其它国家,特别是印度带来了巨大机遇。印度已经进行了改革,预计还会有更多改革,总的来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欢迎那些想在印度开店的人。”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主席、印度阿波罗轮胎有限公司(Apollo Tyres Ltd)主席坎瓦尔(Onkar Kanwar)说。
据研调机构Counterpoint估计,去年苹果手机的生产组装,中国的比例占96%,印度仅约4%,但去年9月起,最新款的苹果手机由印度生产制造。韩国三星目前在印度制造所有的旗舰手机。
第一财经上周报导,原本中国每年向印度出口1亿8000支手机的订单没了。
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是非洲最大的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持股20%,其首席执行官查巴拉(Sim Tshabala)对彭博说,“中国经济正在明显发生变化,越来越注重消费,而不是投资。”
“中国经济的转变将撼动全球供应链”,他说,“这是将工业化和价值链末端带到非洲的机会”,因为在中国生产的成本变得更高。
中国原有的投资和订单流失 周边国家受益
过去几十年,中国被认为是“世界工厂”,但近期持续的经济放缓,给很多国家带来机遇,未来生产供应链不再集中在中国。
对于中国原有的投资和订单会不会由其它国家蚕食?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24日对大纪元表示:“答案是肯定的。”
“包括东南亚的14国和金砖国家,在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后,他们努力想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是非常确定的因素。”
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些国家强调安全问题和政治安全,美国和欧洲都发起了去风险的贸易关系,这种新战略,也会导致这些产业向这些国家转移。”
所以,他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加速了这些国家的投资向外转移,但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高峰期,未来可能会重新整合。“这是一个漫长的,期间有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
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副教授孙国祥24日也对大纪元分析,这是一个“推拉”的过程。
孙国祥说,现在整个宏观布局,“各国会为那些原来投资在中国大陆的厂商,提供优惠政策或者是法律,以便他们回到自己本土重新投资。这是一个拉的过程。”
此外,“习近平主政下强调国安问题,对外国投资者不是这么友善,对于市场资讯越缩越紧,加之新冠疫情期间,中共高度封锁导致经济下滑,就变成一个推的压力。”
孙国祥说,“这个推拉作用下,就变成了现在中国大陆经济面临外资撤出的整个情形。当然又和供应链重组息息相关,呈现出这个趋势。”
专家:中国通缩有助降低全球通胀
此外,专家们还认为,中国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将减缓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通胀。
据官方统计,中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为2021年2月以来首次下跌。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4%,连降10个月;中国进出口同比下降13.6%。
这与目前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在疫情限制措施结束后迎来的消费暴涨相反。
就美国来说,美联储和联邦政府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为美国在疫情后经济迅速复苏奠定了基础,但也导致了4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
对于“中国的通货紧缩问题”,数据和分析公司OANDA的高级市场分析师莫亚(Edward Moya)对CNN表示,“这将导致对欧洲和美国商品的需求大幅减弱。也将有助于降低许多一直积极加息的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
CNN说,中国经济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最终治愈西方通胀困境所需的催化剂。
“中国经济疲软和物价下跌(尤其是中国生产者价格)可能会蔓延到全球市场——这对于西方央行应对通胀上升,近期是个好消息。”Pimco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维尔丁(Tiffany Wilding)对CNBC表示,
维尔丁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中国经济学家廖薇(Carol Liao)在上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不断恶化的中国经济基本面已经产生了通缩压力,这种压力已经在减缓中国货物带来的全球市场的通胀。”
《经济学人》:中国经济放缓 降低世界商品价格和进口成本
在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之际,《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日前报导,世界其它地区的表现却好于预期。与4月份的预测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修正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最大进口国美国的经济健康状况,一些调查显示,美国正以近5%的惊人速度增长。
报导说,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应该让世界消费者松一口气,因为这将意味着大宗商品需求减少,从而降低价格和进口成本。
曾获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日前在《纽约时报》撰文分析,如果中国真的出现2008年那样的危机,是否会严重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区,尤其是美国?“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他认为,“美国受中国潜在危机的影响小得惊人。”而且,中国的经济危机甚至可能对美国产生一点点的积极影响,因为它会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尤其是石油,从而可能降低通货膨胀。
对西方“去风险化”有利 但依赖中国的国家风险大
对于中国经济衰弱造成的结果,黄大卫分析,第一,大量高密度劳动力公司将离开中国,敏感行业也将离开中国。
“从中长期来看,对于未来的敏感行业,尤其是欧美比较关心的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生产产业链,转移到欧美或其它国家。这对于他们追求的去风险化可能有帮助。”
“但从短期来说,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因为供应链的重新转移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除了高密度的制衣和纺织业比较简单,对于比较敏感的高科技行业,每次转移都有可能重新被盗取技术。”
黄大卫说,第二个问题是,重新培训和磨合说不定会增加新的风险,或造成生产供应跟不上,还有整个生产制造培训、到重新磨合的过程中会有混乱。
因此他认为,“短期或会制造混乱,中长期来说,对于整体是有好处。”
但是,中国经济放缓,对依赖中国经济的国家风险会很大。《经济学人》日前报导,尤其大宗商品出口商容易受到影响。
中国消耗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石油,一半的精炼铜、镍和锌,以及五分之三以上的铁矿石。中国的房地产困境将意味着其对此类供应的需求减少。
报导说,这将对出口金属的赞比亚和出口铁矿石的澳大利亚等国家造成打击。而西方一些公司因其收入依赖中国而面临风险。例如,特斯拉销量的约五分之一来自中国;而芯片制造商高通的收入达到惊人的三分之二。在出口中国的份额只占金属总产量为4%的德国,中国经济崩溃都会对其经济造成相当大的打击。◇
责任编辑:李缘#
抢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