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何就坏事了呢? (pixabay)

人家说老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处处透玄机。老子思想洞见人间“玄之又玄”之界,启悟凡世之人;在浑沌迷茫中,他拨逆返正,凸显自然之道的真采。后人秉性各有界囿,领略各异。此文仅仅交流一愚之体会。

       

老子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句话才23个字,显现多面向、多层次的光彩,彰显自然之道。千古以来的后人也曾对此说过千言万语,恐怕都没说尽其中窍门,都无法洞彻自然之道的玄奥。

《说文》说“美与善同意”,从表面字义试着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得了一个层次的道理:

当天下人从自然万物中凸显出“美(好)”来,
那这区别观念产生后将引来坏果;
当天下人从自然状态中彰显出“善(好)”来,
那这认知执著形成后将造出恶果。

个人体会

甲、对立性破坏自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句话讲出了一个“相对性”,从而衍生成“对立性”。美与不美、好与不好的相对标准是人认知下的产物。人产出了这把衡量的尺,反而人为地扭曲了万物自然生存状态,破坏了自然的规律。

例如,人们都说和田玉美、紫砂壶好,结果人人追捧就刺激了大量采伐,终而严重滥采导致和田玉和紫砂泥矿脉面临枯竭,有人就制造假货来骗人。又如,人间以鱼翅为美味,为了吃鱼翅,人类现在每年捕杀上亿条鲨鱼!近年鲨鱼急速减少,伤害海洋生物链,部分鲨鱼已经濒危,假鱼翅更是常见。人间认定的标准,让“天下皆知美,天下皆知善”,反而违反了自然,制造了恶果。

再则,好坏的“相对性”衍生成对立性,可能严重破坏天地生命自然并存的平衡与融洽。例如,在一个群体中有某人的好被表扬了,可能会引起他人心里的不平衡,甚或是忌妒心,带来彼此的伤害。若有居心不良之辈,蓄意制造阶级标签,分别差异,就可以挑起敌对冲突,例如,给人贴上所谓的“红五类”、“黑五类”的标签,挑动斗争的行为,就是这一类的,制造了阶级对立,威胁自由生存的人权,扭曲了人与人自然谐和的关系,毁坏了社会和平与共生共存的基础。

由此见到的是:相对的观念、好坏的区别形成了矛盾与抵触冲突的根源。万物自然而生,相生相成;人类自以为是的好坏之见,反倒是成了自然之道的干扰者、破坏者。

乙、人间“美名”与“善誉”可能伤身

汉代《老子河上公章句》把老子这句话,列入“养身”的境界,也给人指归养身一道。从其中给人什么“养身”的警惕呢?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点出天下人皆爱“美”时,就会引来逐美之心;天下人皆珍“善”誉,就让人起了功名之心、显示之心。在竞争稀有好东西、竞争第一名的令誉时,就勾起了你得我失的利益矛盾。这矛盾在人心里激起动荡不安的涟漪;在人际间冲激对立的矛盾。结果,惹起纷扰和争端撕裂谐和融洽,招来丑事恶事伤害己身,反而不利“养身”,结果当然是不美也不善了。

而在社会上对“美好的东西”索求的人越多,对立、竞争就越激烈。各种竞争手段纷纷出笼,各种自私自利的勾当充塞耳目,就会让人心受污染,越来越往下堕落,世道也越来越往下沉沦了,而个人要逆流而上就更加困难。

人世间定义的美好常常让人有失落感,就如三国演义的开卷词中的澈见: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诗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同层次的生命自然存在着不同的视野。人间高度的视界极为有限,看不见造物主的全盘安排,看不透自然之道的玄妙,凡人也无法超前窥得未来的前景发展。那些自以为是的好,在不同的时空来看不一定是真好,反之亦然,例如“塞翁失马”却因祸得福就是一例呀。

世间万事万物有相类成对的,有相异相反的,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样貌。然而,在自然成对或相反中,也具有自然相成的作用。万物所生、所成,都有天道自然之力的安排,和其安排的作用,远远超乎凡间人之见啊! @*#

作者:允嘉徽    责任编辑:李梅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