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健康】痛症与睡姿不良有关 专家教健康秘诀

很多人明明睡了一整夜,却醒来后感到全身僵硬、甚至比睡前更疲累;也有人侧睡时因肩膀受压、手臂麻痹而惊醒。脊椎保健专家郑云龙在新唐人电视台《她健康》节目中提醒,这些困扰往往与“不正确的睡姿”有关。他并与大家分享了正确的睡姿与睡前舒缓练习,帮助预防肩颈与脊椎不适,提升睡眠品质。

三步骤自我检查睡姿

       

郑云龙指出,仰睡与侧睡都是健康姿势,但前提是枕头高度与身体摆放必须正确。他建议透过以下三个简单方式,来检查自己的睡姿是否正确:

1. 呼吸是否顺畅

先站立伸直身体,体会自然呼吸的轻松感,再平躺或侧躺比较呼吸是否一样顺畅。如果枕头过高,会导致下巴微微内收,就可能让呼吸变得费力。

2. 舌头的位置

在理想情况下,舌头应自然顶住上颚。如果枕头过高或过低,舌头位置会偏移,反映出睡眠姿势不正确。

3. 头部角度

仰睡时,不需要太高的枕头,额头应比下巴略高约5度,可以帮助嘴巴闭合得更好,避免口呼吸,有助呼吸通畅。侧睡时,则需要较高的枕头,来填补肩膀高度,也令头部有足够的支撑。

郑云龙表示,有些枕头特别设计出“仰睡区(低)”与“侧睡区(高)”,例如“蝴蝶枕”,中间低、两侧高,能够同时符合仰睡与侧睡的需求。

他提醒,有些人习惯侧趴睡,即在“仰睡区”侧睡,枕头过低导致头部挤压歪斜,腰部脊椎过度旋转,长期容易导致骨盆前倾或脊椎歪斜。

如何挑选合适的枕头?郑云龙表示,最理想的选择,是能依照仰睡与侧睡需求做出区别的枕头。如果没有这类“蝴蝶枕”,也可以用毛巾或书本将枕头两侧垫高,在低处仰睡,高处侧睡,但缺点是需要每天重新摆位。选择枕头或调整枕头高度时,应以观察自己“呼吸是否顺畅、舌头能否自然顶住上颚”作为检验标准。

睡前姿势练习

若长期维持错误的睡姿,例如侧趴睡、在仰睡区侧睡,容易造成肩颈受压,甚至影响神经传导。严重时,可能会压迫臂丛神经或正中神经,导致手臂麻痹,甚至出现肩关节沾黏。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一天两天造成,而是长期错误习惯累积的结果。

正确睡姿需要练习养成。因为人熟睡时无法有意识的控制姿势,郑云龙建议,每天睡前可进行“翻身练习”:先从右侧翻到左侧,再回到仰睡,让身体熟悉正确的翻身模式,养成习惯。如此一来,即使在熟睡中,翻身的姿势也能相对正确。

郑云龙示范,躺下时先将枕头靠近肩线,再把身体略微往床头方向拉伸。躺下后把头抬起来,稍微往床头的方向挪一下脖子,然后进行深呼吸,感觉呼吸很顺畅,就是没问题。

转为侧睡时,在翻身的时候,可以让屁股稍微挪一下,但肩膀不要跟着动。大腿与身体呈大约135度,像小虾米般微微弯曲。手怎么放都行,可以自然前伸或者抱着抱枕。只要呼吸顺畅,就能安心入睡。

四个睡前舒缓动作

除了调整睡姿,睡前进行简单伸展也能帮助身心放松,避免因睡不着而翻来覆去。郑云龙推荐以下四个适合在睡前进行的舒缓动作:

1. 侧躺画圆

侧躺后双臂伸直、双手合拢,一只手臂慢慢往前拉长,再沿着床面画圆绕过头顶,手臂在身侧伸展开,做三次深呼吸,吸气3秒、吐气6秒。重复画圆三次,再换另一侧做,做完后胸口和背部已经打开,会感到很轻松。

2. 抱膝弹震

有些人平躺时腰部悬空,感到不适才转为侧睡,这是因为腰部、背部无法放松。

练习时,先平躺并将双膝弯起,双脚离地,抱膝贴近胸前,将身体前后轻微抖动弹震100下。这能帮助脊椎放松,也能舒缓久坐造成的肌肉紧绷。

做完后,一条腿维持抱膝,将另一条腿伸直放回床面上,伸展30秒至1分钟,再换另一侧进行,这样有助于放松髋部和腰部。

3. 4字旋转

先平躺,双膝曲起,将单脚翘在另一条腿上,像数字“4”的形状。双手抱住进行支撑的那条大腿,将脚抬离床面、拉向胸前方向,再轻轻向左侧及右侧分别扭转身体,腿部保持贴近床面,背部回复平躺、胸部和手臂打开伸展,进行3至5次深呼吸后,再将姿势还原。这个动作能释放髋部和腰部的压力。

4. 腰椎伸展

如果你的腰常常觉得酸,做完以上拉伸还是没有完全放松,可以尝试腰椎伸展。

平躺时,将一条薄毛巾,垫在肚脐后方,双臂向后伸直、放在头部两侧,左右手臂交替的伸展。动作不要急,慢慢释放力量,帮助腰椎放松。

睡前仪式与生活调整

除了伸展运动,想要实现良好的睡眠,还需要日常习惯的调整,郑云龙分享了一些生活上的小技巧能够帮助入眠:

1. 提醒入睡: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身体自然就能更快进入熟睡。郑云龙表示,大家都习惯早上设闹钟起床,他则建议在睡前固定时间设“提醒闹钟”,提醒你:该放下手机、该伸展一下、该准备睡觉了。这个小提示能帮助你形成“入睡仪式”。

2. 别硬撑:如果你躺下后一直睡不着,不要在床上硬撑,不妨起身走一走、做些温和的伸展或活动,等困意来临再回到床上,反而能更快入睡。

郑云龙提醒,睡前把注意力带回身体,专注在伸展和呼吸,让自己活在当下。当你越能放下杂念、感觉到身体的放松,你就会睡得越好。

责任编辑:吴宓辰#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