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危机下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考验

新加坡 食品
3月17日,马来西亚传出全国封城的消息后,民众在本地一家超市排队采购。(海峡时报/ AFP)

■记者林芸编译报道

       

近几周来,鉴于中共病毒(武汉肺炎)疫情的爆发,本地空荡荡的超市货架使粮食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尽管我国强有力的食品多元化战略,意味着大家无需过度担忧。但是亚洲新闻频道的报道说,如果中共病毒(武汉肺炎)的大流行在全球蔓延,隔离区数量的增加和全国范围的封锁可能会减少农业劳动力,并威胁全球粮食生产。

专家预计,中共病毒大流行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将持续到2020年底或更长时间,影响到全球各个角落,这可能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力更生和多元化

在2007年和2008年的粮食危机之后,新加坡已经为应对粮食供应的中断而计划了多年,制定了一项全面的战略。而在去年4月成立的新加坡食品局(SFA),其核心任务就是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新加坡在2018年和2019年被经济学人智库(EIU)评为113个国家中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最高的国家。在此之前,我国一直处于该指数的前3名,持续了数年。

该指数用来衡量可负担性、可获得性和每个国家的食物来源的质量和安全。但是,考虑到与气候相关的因素和自然资源风险因素,我国在2019年的指数中跌至第12位。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水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塞西莉亚·托尔塔贾达(Cecilia Tortajada)博士表示:“鉴于城市国家的规模,不可避免的主要挑战是对外国产品的依赖程度很高。”目前,新加坡所消费的粮食,90%以上依靠进口。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兼职高级研究员邓炳祥教授说,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制定可行的食品安全策略通常都是在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之间寻找一种很好的平衡。

自给自足意味着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足够自己所需的食物,并且被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较大的国家所实践。例如,两者都试图在水稻生产上完全自给自足。

另一方面,致力于研究这一主题超过30年的粮食安全专家邓教授说,自力更生意味着该国进口粮食,但也依靠一定水平的国内粮食生产。

新加坡被迫属于第二类,因为它没有那么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土地和水。

邓教授补充说,它必须自力更生,使用明确的政策来保护自己的粮食供应,同时还要拥有自己的国内生产能力。

如果没有由国家主权控制的国内粮食生产,就有从单一来源进口粮食的风险。因此,新加坡努力从尽可能多的来源进口。

环境与水资源部长马善高Zulkifli表示,新加坡的方法是扩大“三个食品篮子”——将进口食品来源多元化,鼓励企业在海外种植食品,并扩大其本地农产品产业。

如今,新加坡的食品进口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2007年为160个。

我国90%以上进口鸡蛋来源于马来西亚。但是早在2018年,马来西亚就表示正在考虑限制鸡蛋和某些类型的海鲜出口以确保其国内市场的充足供应。

于是,我国从当月开始从乌克兰进口鸡蛋。我国还从澳大利亚、丹麦、日本、新西兰、西班牙、瑞典、韩国、泰国和美国进口鸡蛋。

但是,多元化不仅仅是要在很多篮子里放很多鸡蛋。邓教授表示,明智的做法是选择那些在相关食品的国内消费上有大量盈余的国家。这样,当发生全球粮食危机时,可以减少争夺有限粮食资源的风险。

另一种方法是鼓励新加坡的农业公司在“和平时期”在国外种植粮食并扩大规模,并在危机时期将产品带回国内。

“通过进军海外市场,公司可以克服土地和人力方面的限制,并进入新的更大的市场。这样,他们就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还可以将食品出口回新加坡。”SFA发言人说。

我国执行储备计划

我国贸工部除了执行大米储备计划外,还储备了其它必需品,例如婴儿奶粉、N95口罩和外科口罩。

SFA发言人说,自去年4月以来,鸡蛋进口商被要求向SFA提供可行的业务连续性计划,例如持有自己的缓冲储存,或与供应商签订固定合同,以减轻供应中断的影响。

尽管制定了最完善的计划,但长期的、不断升级的危机(如中共病毒大流行)仍可能将新加坡的多元化战略推向极限。

邓教授警告说,这是新加坡的“致命弱点”。

提高本地粮食产量

马善高先生在去年3月表示,到2030年,新加坡的目标是,利用不到1%的土地面积,生产满足本地30%营养需求的产品。这意味着,本土产品需提供新加坡消费所需的10%的蛋白质和20%的水果和蔬菜。

这样的目标要求当前农业产量增加数倍。目前,本地种植的粮食不到10%。他说,这是政府三篮子战略中最“雄心勃勃”的一环。

自2017年以来,SFA一直通过竞争性土地招标的方式,将农业土地授予具有前瞻技术的农业食品公司。马善高先生在3月初表示,今年SFA将研究如何规划和重建更大的林厝港农业地区,以提高粮食产量。

但现实情况是,让新加坡消费者改变饮食习惯,或者让其为更具可持续性的食物支付更高价格,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虽然本土产品安全、新鲜,使用寿命更长,且变质和食物浪费更少,但由于这里土地、人力和原材料的成本,本地生产的食品价格将始终高于进口食品。

邓教授说:“当真正出现粮食短缺危机时,新加坡人将以什么作为替代食物?除了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外,我们当今社会还没二战期间的某些老一辈那样经历过选择方面的挑战。”◇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