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两大名人背后竟都有伟大的女性

体贴不同伟大,因为伟大的女性会造就伟大的文化伟人。(绘图:志清/看中国)

要说体贴的女性,苏轼的妻子应该入选。苏轼的《后赤壁赋》记载:有一次两个朋友探访苏轼,一齐游览大自然美景:“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在这紧急的时节,最好是找妻子商量了。果然没有失望:“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大概苏轼的妻子最了解丈夫,也有长远部署,因而造就了一次美妙的旅程,也造就了一篇文学名作。

但体贴却不同伟大,因为伟大的女性会造就伟大的文化伟人。古代有两位女性,分别是孟子和欧阳修的母亲。她们伟大的地方是:不单有慈爱和关怀的心,而是有透达世情的智慧和准确的逻辑判断思考。

孟母是有为母亲的典范

孟母为了儿子远离不理想的成长环境,经过三次迁徙,最后到了邹城学宫附近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小社区才安顿下来,这是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不用多提了。要说的反为是身教的精神。

据《韩诗外传》,孟母在怀胎时就已身教了。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尽管你可以说“胎教”(即使到了现在)没有什么科学验证,但从另一角度看,最少可得到一种认识,孟母的生活方式,是有一套个人认定的道德规范的。这种规范是“正”(坐正、割正、食正),由“正”而引申出来是诚。孟母有多诚?就是愿意牺牲物质利益去确立教诲。

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邻居有人杀猪,孟子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随便说道:“给你吃!”孟子真的相信,便一心等待吃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肘的生活费中,拿出一点钱买肉,让儿子吃个痛快。孟母这样做,是身教儿子要成为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另一个是“断织督学”的故事。孟母正在织布,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剪成两段,用来警剔孟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对孟子也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两个事例,如果真的发生在孟子成长的过程之中,我想也不至于太远离事实。两件事中牺牲了一些物质,换来的既是身教也是言教,如果对一个人真有感染,真的物有所值吧。

说孟母伟大,令人印象更深刻的是她能突破迂腐的伦常之道,牺牲自己利益而鼓励儿子奋进。

这是发生在孟子的知命之年,由于要奉养母亲而耽搁个人理想。孟母对儿子训诲一通:“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这几句话除去了孟子心中的积虑,于是他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空前的尊崇与欢迎。

试想像横亘在孟氏母子胸中的仍旧是儒家伦理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类的教条,又怎能成就一个纵横捭合,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建树的孟子?

欧阳修母亲伟大不遑多让

欧阳修母亲也认真地培养儿子成材。历史传说中有她因家贫没有充裕的金钱购买书写用具,因而就地取材,用芦荻枝条在泥沙上写字,教儿子学习。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行为给记载下来,去彰显这位母亲的伟大。

不过,欧阳修晚年的《泷冈阡表》却刻划了一个思想通达的贤母的识见。她母亲是江南名族,《泷冈阡表》写其“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本来俭约只是人类德性的其中一项,很多人都有,可是欧阳母的俭却多了一重思考分析:“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这两句话有多重思想内涵。其一,她知道儿子不能苟合于世,是有知人之明。其二,既是这样,她没有要求儿子改变思想行为,去尽力苟合取容,曲学阿世,相反是肯定这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其三,既然如此,就应好好为自己积贮未来。积贮方法,唯有靠俭薄而已,因俭薄才能助你安渡患难。在这个思考逻辑之中,似乎作为母亲的已预估儿子将来会遇上困境的,这是因儿子个性而推理,也是由政治现实而推理。有这种对前境预估的能力,你说是不是充满了睿智?而她这种乐天知命,不汲汲于富贵的教子哲学,相信对欧阳修一生都会起着指导的作用。最少的事例就有一桩:《泷冈阡表》说“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这种道德操守,是否足以比美更为传颂的孟母?

现代的母亲,望子成龙,所用手段几至无所不用其极,有甚者身教儿女捐弃诚信,弄虚作假,蔑视道德操守,做人趋炎附势,是否会较“成功”,不能肯定,但即使“成功”,是否会令社会更劣质化,人格更显卑污,不利国家民族前途,这便不能不深思了。

(原标题:没有两个伟大女性,怎能成就两个文化伟人?)

————转载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清描淡写    责任编辑:清描淡写

本文短网址:http://kzg.io/gb3l9H

抢先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